"长尾效应"源于长尾理论,"长尾"一词是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于2004年在《连线》杂志首次提出的。在统计学中,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需求,这部分差异化的小量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长尾效应的基本原理是众多小市场汇聚起来的市场能量,可与主流大市场相抗衡,可以说长尾理论的本质与西方经济学中的范围经济是相通的,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即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成一个大市场。长尾效应的根本是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积会带来明显的长尾效应。
例如在一个电视遥控器坏掉的日子里,一个人去修理铺寻求帮助,但修理铺老板说,他们只有最新款的电视遥控器,因为老款的电视遥控器太过陈旧,已经没有市场需求了。为什么他们不卖老款电视遥控器呢?这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对于修理铺老板来说,他遵从了经济学的“2/8法则”,即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利润。因此,他只展示畅销品,而不展示那些“偏门”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很难销售,且占用空间且不划算。这样的商业决策是明智的。但是,这个人回到家中,上了互联网平台淘宝,发现那里却能够找到老款电视遥控器,这让他感到惊奇。为什么淘宝卖家愿意卖这种老旧的产品呢?这就体现了“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是那些在需求曲线中长尾部分的冷门产品在互联网上也可以得到销售,这是因为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极低。边际成本是指每多生产或销售一件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因为互联网上的边际成本非常低,所以店家可以通过网店销售任何产品,即使是那些在传统商业中不被看好的“偏门”产品。对于淘宝店家来说,全国范围内购买这种“偏门”产品的人数总和可能会超过某些所谓的“畅销品”。
谷歌的广告平台是一个完美的长尾效应案例,因为它可以同时为大型客户和小型客户提供广告服务。大型客户可以利用谷歌的广告平台来推广他们的品牌和产品,而小型客户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精确地定位其目标受众并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另外,谷歌也通过广告联盟计划,将广告服务扩展到了其他网站和应用程序,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其广告服务的受众范围,同时也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总的来说,长尾效应的出现,使得传统广告公司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客户,也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广告营销,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长尾效应提醒人们新旧媒体发生了变化,当原来20%的关键客户已经不能带来80%的销售收入时,并不是关键客户和主流商品的销量变小了,而是原来不在意的"长尾"变得更长了,原来"边缘化"的部分所占份额在增加。微内容、小营销的力量是薄弱的,但通过网络手段汇聚之后便会产生无穷的价值和力量,这就是"长尾理论"在网络时代所能凸显出来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