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亲爱的朋友您好,欢迎来到薄荷女子说,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您相见,欢迎关注。本次给您分享的是武志红的著作《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一)。
01 说作者
“学会爱自己。爱自己,就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的经典名言。
作者武志红,是看见的心理创始人,百万畅销书作家。著作了《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和《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等优秀的心理类书籍。他还开设有写的心理学专栏课程,订阅者有三十多万人。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豆瓣评分8.2分。书中的有些理论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内疚等都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认为这些负面情绪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应该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
而作者武志红用心理学的知识,从新的视角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这些坏情绪,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并非我们的敌人。它们可以时刻提醒我们,让我们积极去正视和改变自己。我们要接纳它们,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越来越丰盈和美丽。
“接纳自己!悦纳真我!”是本书的宗旨。或许,你常听到这类哲言,但你会说,这个道理我懂啊,可是,为什么对我没有用呢?想知道答案,就让我带你走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
02 坏习惯不是我们的敌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感谢很多事情,唯独很少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们能否拥抱、接纳自己内心那些痛苦的部分、黑暗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接纳自己,悦纳真我的前提,是你首先得看到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将认识自己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要接纳自己、看见自己是相当不易的。之所以不易,是因为这其中的苦痛和黑暗让我们不想面对。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面对这样的自己:
文秘小刘工作的时候,就总是为自己拖延的坏习惯找借口:今天身体不舒服,明天再干吧;领导还没有催我,先打会游戏吧。很多的事情她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急急忙忙地去完成。比如,领导周五要的文件,她不会提早准备好,一定会拖到周四晚上拼命地去干。周五,她一定会一早就来到单位,红着眼睛、带着一脸的疲惫把会议记录交给老总。
小刘拖延的坏习惯,是因为她没有自控力,让坏习惯成了她的主人。
作者认为,改变坏习惯最关键的一点是:不用和自己的坏习惯较劲,平和地接纳它。我们只有面对它、适应它、看清它,才能够正确地改变它。
不过,坏习惯之所以难改,很多时候是因为坏习惯也可以让我们获益。文秘小刘就是一个“受益者”。比如小刘,同事们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反而会认为她工作认真。
本来是个坏习惯,结果却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成了她改掉坏习惯的拦路石。
文秘小刘虽然是坏习惯的“受益者”,但她还是觉得总是因为拖沓工作而加班,不但影响她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家庭和睦。她还是很想改掉这个坏习惯。
小刘总觉得没有改掉坏习惯,是自己不够自律,没有控制住自己。当她认识到这一点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地自责和自我怀疑。当情绪陷入低谷,她想要改变坏习惯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要转换思路,不要刻意地去控制自己,而是先让自己去接受它,接受坏习惯。我们要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渴求和需要。
我们要接纳自己的坏习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所以说,坏习惯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接纳它,我们才能征服它。
其次,我们要像朋友一样去接纳坏习惯。
小刘听取了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的建议,她不再焦虑自责,不再刻意提醒自己改掉坏习惯。当她卸下心理重负,开始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当天的任务上。结果,她发现自己是可以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的。
最后,我们要寻找动力,发现内心的使命感。
我们要明白,只有使命感能够让我们自愿去改变,我们缺少的不是自律,而是为什么自律的美好愿景。小刘是为什么,慢慢能改掉做事拖沓的坏习惯的呢?是因为,当她尝试了一次当天的工作当天可以完成后,她有了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她对改掉拖沓的坏习惯,有了信心。而这份信心激励着她,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所以,当我们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我们的本能。当这种本能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时,我们一定会如玫瑰般绽放、鸟儿般飞翔。我们一定要明白,增强自控力是我们成长和提升自我的强大动力。
我们只有明确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么,才能与坏习惯成为朋友。正视它、改变它,让它成为自己生命的助力。
03 悲伤之后,找寻到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遇见各种不幸时,都会产生一种很本能的感觉。感觉到失望、无助或内心无比的痛苦,这个感觉就叫作悲伤。悲伤也许是所有的感受里最重要的一种。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让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苦难可以让我们如祥林嫂一样,喋喋不休地博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如命运交响曲一样,演奏出我们生命的精彩。
我们都需要一剂良药,来疏通和治疗我们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的内心。很多事情,我们越是选择逃避,阴影就越重;我们越是勇敢,阴影就越轻。
有这样一个女孩,早年父母离婚,风流的父亲情人不断,无暇顾及她,把她扔给了爷爷奶奶。但在她六岁的时候,爷爷奶奶也相继离开,父亲又把她扔给了姑姑。上学后,不管她怎么讨好同学们,还是没有人喜欢她。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她,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想到了自杀。在想自杀的那几天里,她不断地问自己“活着的理由”和“死去的理由”。最后发现死去的理由太多太多,让她悲伤地嚎啕大哭。
这是她人生中最悲伤的一次痛哭。哭到伤心欲绝时,她突然觉得,她已经走到人生最低谷、最悲惨的境地了,人生应该不会再惨了。她计划以后去巴黎学设计,内心深处突然蹦出的这个活着的理由,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力量,让她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是啊,人生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还能怎样呢?不如放手一搏。想通了这些,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人生开始走上了正轨。
现在她经营着一家时尚的小店,计划着存够了钱就去巴黎学设计。她真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例外”,悲惨的童年没有让她堕落,反而成长为一个健康自强的女孩,真的是让人侧目。那么,为什么她会成为这个“例外”呢?
追根溯源,是那一次悲伤的痛苦让她认清了人生至惨的真相。在生活中,很多人面对自己的悲惨时,经常和“永远不可能更改”的悲剧较劲。这是很多人产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原因。其实,苦难的人生并不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心理出现问题,让我们陷入绝境的,是我们内心对苦难的否定。
“我很惨”、“没人爱我”、“我一无是处”,这些事实太难以让人承受了。于是我们骗自己,对自己也对别人说“我很幸福”、“有很多人爱我、“我很好”。
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暂时会令自己好受一些,但它最终在我们的精神中竖起了一堵墙,将我们的心与人生真相隔离开来,我们的心也就越来越缺乏营养。最终这颗心不敢碰触的人生真相也越来越多,所谓的心理疾病也由此而生。
但通过那次畅快的哭泣,女孩最终承认了这一人生真相,她不再和这个人生真相较劲,不再把力气花在刻意迎合别人的努力上。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她说,如果说那次哭泣前后有什么巨大的改变,那就是:“以前我围着别人转,总渴求别人给我什么;以后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只为自己跳舞。”
通过这个女孩的案例,我们明白了: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正如女孩喜欢的一段话:
我轻轻地舞着,
在拥挤的人群之中。
你投射过来异样的眼神,
诧异也好,欣赏也罢,
并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
因为令我飞扬的,
不是你注视的目光,
而是我自己的心。
“薄荷女子说”,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分享阅读收获、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帮助女性更好地理解自己、疏导情绪、提升自信和改善人际关系。关注“薄荷女子说”,和我们一起分享成长和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