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贵州在行动!
有这么一家企业,一直走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征程上,这家企业就是贵州遵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遵钛集团”)。
遵钛集团,其前身为遵义钛厂,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南郊,创建于1965年,是国家“〇九”工程配套建设的重点三线企业,企业代号“九〇六”厂,曾先后隶属于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国稀有稀土集团、国家有色金属管理局,2001年遵义钛厂变更为贵州省省管企业,隶属于贵州省国资委。2013年4月经省国资委批准,遵义钛厂整体改制为遵钛集团。
成立近60年来,遵钛集团凝结成“求实图强,兴我钛业”企业文化。公司以“奋进遵钛”党建品牌为引领,发挥专家、劳模、工匠在工艺改进、设备革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5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贵阳工业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召开,届时,广大工业企业将齐聚工博会,集中展示贵州“智”造的力量与风采。
就在第三届贵州工业博览会召开前夕,记者采访了遵钛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遵钛股份董事长单戟。
单戟,生在遵钛集团,在遵钛集团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遵钛集团工作,经历了遵钛集团的建设、发展,见证了遵钛集团由弱小到兴盛的整个过程。目前,单戟负责遵钛集团规划、改革工作,同时全面主持遵钛股份生产经营工作。
据单戟介绍,遵钛集团是我国第一家具备全流程规模化生产海绵钛的企业,拳头产品是“航天”牌海绵钛。
“‘航天’牌海绵钛享誉国内外,长期作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主要基础材料,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单戟如此说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智能化生产方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遵钛集团“航天牌”海绵钛生产也逐步迈向智能化生产方向。
“遵钛集团自行研发的‘ 12吨/炉倒U型还原-蒸馏联合法制取海绵钛生产工艺及设备’‘小粒度海绵钛破碎技术’等核心技术国内领先,拥有专利15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0余件,是国家海绵钛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主起草单位”。单戟说:“遵钛集团拥有国内海绵钛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贵州省科技厅授牌的贵州省钛冶金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工信厅授牌的贵州省工业设计中心、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实际上,遵钛集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三年来,遵钛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3500万元,2022年研发费用612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5%。
同时,遵钛集团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在海绵钛生产自动化控制取得巨大成效。
“遵钛集团实施的海绵钛生产过程DCS系统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了海绵钛生产过程稳定性、准确性,而且还提高了海绵钛质量,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遵钛集团还建立了OA办公系统和GS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化管理、无纸化办公,使企业内部信息高效传递、提高了审批效率。
正是得益于遵钛集团不断加强科研创新力度,遵钛集团近年来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4月份,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协会发布了《2023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成果的通报》,遵钛集团参与评选的由设备制造部职工创新团队完成的“海绵钛生产设备焊接工艺的研发改进”项目,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此次获奖,是遵钛集团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理念的体现,也是对遵钛集团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可。
据介绍,遵钛集团将持续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习科学知识和创新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公司生产经营高效运行的不竭动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未来,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集中力量聚焦主责抓主业,推动钛产业高质量发展”。单戟介绍,遵钛集团将一方面抓海绵钛扩能,将海绵钛年产能提高到5万吨,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工艺改进、提高智能化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并巩固航空航天领域及军工类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地位;另一方面抓钛深加工补链,延伸产业链条,实施钛材料深加工项目,发展航空航天、军工、海洋工程用钛深加工,做强产业品牌,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使遵钛集团成为保持国内一流、达到国际领先的钛工业企业,推动在省内形成完整的航空航天军工用高端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条及产业基地,为加快推进贵州省基础材料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挺进作出国企应有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牛波
编辑 张建
二审 何涛
三审 陈华永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15万获赞 101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