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康”的概念
① 中国古代对于健康的定义
“康”“健”二字,分别见于上古时期和夏商时期。
“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yōu)好德,五曰考终命。”《尔雅·释宫》曰:“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疏】:孙炎曰:“康,乐也,交会乐道也。”“康庄大道”是指内心通达八方的状态,犹如“心通百脉皆通”。
“健”字初见于《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健”体现了天道本体本来的样子为“健”。
由此可见,“健康”原本是“康健”,以“康”为心,“健”是“康”的本然外现,“康”主宰“健”。什么是“康”?“康”指内在心灵通达的状态,有“康”自然有“健”,康健合一。
·《说文》曰:“健,伉(kàng)也。”
·《尔雅》曰:“康,安也。”
·《谥(shì)法》曰:“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令民安乐曰康。”
现代社会,人们活在三维物质世界,往往以眼见为实,以物质为核心,所以,才从“康健”变成了“健康”,甚至,把健身等同于健康,人们追求健康的方法几乎都是针对身体的,结果本末倒置。事实证明,全民健身不等于全民健康。
健身不等于健康
“健”指身体,“康”指心理、精神。
“健身”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针对“肉身”的各种运动和锻炼方法,以达到“健康”的目的。但是,人有精气神,肉身为精的层面,属于生命的“末端”。“神”主宰“气”,神气合一主宰“精”,所以,完全针对“肉身”的所有方法都是本末倒置的,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古语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以及“神气造血”等等,都是在讲神为主宰,神气才是“健康”的根本。
西汉《淮南鸿烈》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健康”是精气神全方位的,是以内在心神、精神为主宰,以正心正念为根本,固心守神,固本培元,神全、气足,身康健。
所以,人可以适当运动,但单纯的“健身”是不可能“健康”的。
②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
1948 年世卫组织颁布《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原则中,对健康做了定义: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léi)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首任总干事布罗克·奇泽姆(Brock Chisholm)说:“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真正的身体健康。”
·2010 年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精神健康手册》发布仪式时说:“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
·2022 年第 23 届世界精神卫生大会(由世界精神卫生联盟主办)的主题是:精神健康——全球优先事项(Mental Health—A Global Priority)
③ 精神、心理与灵魂
【精神】是关于灵魂、心理现象的描述。描述的是人的意识和心理状态。精神即是灵魂,还是心神魂魄的俗称。
【心理】就是灵魂的意识。心理学源于古希腊,本义是关于灵魂的科学。“mental”一词被翻译为:“精神的”“心理的”。我国《心理学百科全书》也记: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卫生。由此可见,精神就是心理,其实质,都是灵魂的意识。
【灵魂】百度释义: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不生不灭,离开躯体后意味着人(体)即死亡。古人说的灵魂即是人体的三魂七魄,有肉身的鬼为魂,失去肉身的魂为鬼。有史以来就有关于灵魂的记载。
灵魂的实质是“意识能量体”,意识主宰着灵魂的外像、能量频率和所处的意识空间(比如人们常说的六道)。
·《黄帝内经》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
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北溪字义·卷下·鬼神》曰:“淮南子曰:阳神为魂,阴神为魄。魂魄二字,正犹精神二字。”
·《人身通考》曰:“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神曰魄,以及意智思虑之类皆神也。”
④ 精神(心理)的实质
我们常说“爱国主义精神”“奋不顾身的精神”“无我的精神”等等,那么,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精神、心理最终都落到了魂魄上?因为,魂魄的意识就是精神、心理。魂魄的意识又分为不同的频率,比如,物质层面的意识和能量层面的意识,所以,精神、心理也体现为不同的频率。精神是处于物质和灵性之间的中间层,也属于后天意识。人的起心动念之间都体现着人的精神,精神所散发的意识能量频率又体现着人的思想、心念、目的等,更体现着一个人的境界、德行。
一个人的精神是由无数的个体意识汇聚而成,当无数的个体意识同频共振,又可以汇聚成集体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当魂魄的意识上升为本体意识,精神就升华了,就超越了后天,成为了先天德道,也就没有了精神,就是天人合一。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精神最终的目的:从后天的“精神”回归于先天的“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