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评估的时候小H同学的家人说小H在一天中会反复要求洗手,去饮水机处倒水(该孩子喝水必须去饮水机处接一次水)。
于是上课的屿朵老师做了观察记录,1.5小时最高频次要求倒水10次,但其倒水不是因为口渴要喝。(Tips: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为进行干预,因为该行为多次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
行为分析认为每种行为出现都是有原因的,简易功能分析该行为功能为逃避,孩子要求出教室倒水企图逃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的课题。(Tips 行为功能:获得某个东西、获得关注、逃避任务和自动强化。)。
二、干预方法:
(一)目标
根据基线数据,屿朵老师拟定干预目标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上课前喝过一次水后,小H同学课中要求倒水喝水的次数不高于6次;
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目标达成后,根据第一阶段的数据,累计次数不高于2次;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达成情况及数据,累计次数不高于1次。
(二)具体方法:
确定了行为功能,接下来就是制定干预策略了。
1、干预策略:
(1)前事控制策略:课前先倒水喝水
让小H上课前倒水(自己倒)喝一次水并端半杯水进教室,需注意喝水不过量,否则诱发学生生理性上厕所,同样达到“逃避任务”的目的。
(2)消退策略及不允许逃避行为成功(消退和行为功能吻合时,行为干预通常有效。)
课中,当学生第一次说要喝水的时候,屿朵老师提醒:你刚才喝过了,下课再喝吧。第二次开始,屿朵老师不作回应,继续上课。第二天同样不做回应,同时在课题中及时辅助或者调整课题难度,确保课题的完成度,提升孩子学习的信心同时不让孩子逃避成功。第三天、第四天......同样的干预方法。
三、干预成效:
小H要求喝水的行为发生次数快速地下降,从数据图的变化趋势看,第2次干预后,数据不高于6次,在第4次训练时,发生次数就为“0”了。但在第5次课程中,要求喝水的行为出现了“消退爆发”(Tips 消退爆发:对行为实施消退时,行为会暂时加剧,以获取以往会出现的强化物。),次数为8。
分析原因:周末休息,家人没有和屿朵老师保持一致的干预策略,出现了间歇强化的行为,导致再一次来上课,行为直接上升,屿朵老师坚持第一阶段的干预方法,在第七次开始持平,第八次开始下降。第九次开始下降,一直到第18次都是0,第十九次变1,自发性恢复(Tips 自发性恢复:被消退行为的暂时的恢复。),持续时间不长,第二十次又降为0了。
小结:
此行为干预成功取决于:
1、功能分析正确,制定了对应的策略;
2、小H同学性格温和,没有出现拒绝后的撒泼打滚等其他问题行为,而是很配合屿朵老师策略的实施;
3、家人配合,在屿朵老师提出希望家庭成员配合老师行为一致的建议后,全力配合。
案例整理:吴老师
督导:木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