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贵州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丝栗花竞相绽放,丝栗新老树叶整年不停更换,四季常绿,这四季绿意只为共赴一场惊艳初夏的花海美景。
“背包客”徐淦鑫选择从贵阳清镇驱车240公里至铜仁石阡,携家人一览佛顶山丝栗花与整个保护区2300余种野生植物“争奇斗艳”。“早就规划好了这次行程,趁着佛顶山丝栗花开,带着孩子来溯溯溪、露露营,亲近大自然里的野生动植物。”
贵州佛顶山露营基地迎来全国各地的“背包客”。
2016年,国务院批准佛顶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属“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因其超90%的森林覆盖率,3651种野生动植物在此和谐共生,被誉为“黔北最美森林”。
佛顶山保护区坪洋寨鸟瞰。
5月,记者跟着背包客们的足迹,踏进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采访,探秘这片黔北最美森林的“诗和远方”。
区位优势:搭起两山之间“生态廊道”
从石阡县城驱车约1小时,穿过浓荫蔽日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越野车在佛顶山保护区包溪管理站停下。走上管理站二楼,一应俱全的教具、展板、样品柜等打破了记者对保护区管理站的刻板印象。
保护区包溪管理站肩负着森林防火、物种监测、自然科普等职能。
“包溪管理站作为保护区三个管理站之一,不仅负责日常森林防火、生物检测等工作,这里更是一个自然教育基地,肩负起佛顶山保护区自然科普的职责。”教育基地讲解员王明会一边讲解,一边领着记者逛自然展厅,看生物样品。
走到展厅中程,一幅“佛顶山•生态廊道”的展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什么是生态廊道?”
“佛顶山保护区所在的石阡县,与黔东南自治州施秉县、镇远县、遵义市余庆县四县交界,作为武陵山脉的尾脉,北临梵净山,南接苗岭,是武陵山系与苗岭山系的生态廊道。”
讲解员王明会介绍保护区植物标本。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明会讲解到,佛顶山正好位于铜仁梵净山与黔东南雷公山中间,对于生物迁徙来说,起到了一个“中程休息站”的作用。因此,被称作“生态廊道”的佛顶山也是野生青钱柳群落的典型分布地和大灵猫等国家保护物种的栖息地。
石阡佛顶山处于武陵山脉尾部,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14公里,山体如鱼脊般陡峭高大,气势雄伟,倒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气。
但壮阔的佛顶山在贵州的巍巍山脉中的地位却不高。它北临武陵梵净山,南接苗岭雷公山,比不上“同族兄弟”的优越性,也比不过“外戚”的多样性,甘愿成为一个供南北互通有无得生态廊道,让武陵生态系统与苗岭生态系统血脉相通。
在生态廊道的桥接作用下,武陵、苗岭两大山系的地表生物与地下根脉紧紧联系在一起。北边梵净山把自家“特产”植被种子通过风、昆虫以及活动范围较大的“邮递员”动物们,送到南边的雷公山,路途遥远,易生困乏,佛顶山正好给它们补充营养,好生休整。
贪玩的“邮递员”看到佛顶山充沛的物资与优良的生长环境,便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常常滞留佛顶山这片“乐园”逍遥快活。正是因为这些贪玩的“邮递员”,让佛顶山的植物类群与南北比较相差无几。
资料显示,在保护区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和山脊处生有耐寒的杜鹃矮林,垂直向下300米有壳斗科、山茶科、槭树、鹅耳枥等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再往下500米内是以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如此层次丰富的植被群落,主要得益于生态廊道桥接作用的原因。
自然先行:保护生态构建“基因宝库”
有了“生态廊道”的天然保护,数种特有珍稀的动植物种选择在此栖息,构建起了专属于佛顶山的“基因宝库”。
夏雨初歇,佛顶山满目青翠。前不久,保护区护林员熊光先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鸟类。经贵州省林科院专家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
“白鹇现身佛顶山保护区,这是石阡县注重生态保护的体现。”贵州省鸟类专家吴忠荣介绍,白鹇的繁衍生息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常栖息在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无人山区,常绿阔叶林、竹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它们的理想家园,佛顶山的气候条件很符合。
不仅白鹇,白颈长尾雉的出现让有着数十年野生动物救助经验的方洋同样兴奋不已。
“记者你快看,这是今年2月16日我们用红外相机监测到的白颈长尾雉!”
方洋打开电脑保存资料分享发现白颈长尾雉的喜悦。
刚走进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隔老远方洋便迎了上来,迫不及待与记者分享这幸福的“秘密”。
方洋是管理局动植物救助站站长,他口中的白颈长尾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性胆怯而机警,只栖息在地势崎岖的山地和山谷间,活动时很少鸣叫,因此难以见到。”
多年来,石阡县不断加大对佛顶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保护区发现56种脊椎动物新纪录物种。
保护区内超百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
除了“二白”,云雾氤氲的佛顶山里还生长着3651种生物,野生植物284科948属2392种、野生动物47目249科1259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豹、林麝、白颈长尾雉等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而,佛顶山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我们做得更多是让步生态,为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腾地。”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徐益曼介绍,2016年以来,石阡县实施了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先后有151户635人搬出佛顶山的核心区、缓冲区。同时,还聘请230名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
绿色水库:天然山泉保障用水供给
超3000种生物的栖息与繁衍,离不开佛顶山涓涓山泉的润物无声。
这里是一个绿色水库:佛顶山位于长江中上游,是乌江重要支流龙川河、余庆河的河源区。这片贵州东部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每年调蓄量高达1.8亿立方米以上。林间溪流交错、汇水成河,时而峡谷幽深、时而飞瀑高悬,宛如一座永远不会干涸的绿色水塔,源源不断地为下游生产生活提供用水屏障。
包溪河瀑布奔流不息成为林中生物生命之源。
走进佛顶山,迎面来的是飞瀑直下。保护区洞塘河从高处倾泻直下,在丛林间缓缓流淌,成了山间3651种生物的生命之源。
走出佛顶山,淌不尽的是水润四方。铜盟河、包溪河、洞塘河三条支流汇入龙川河,作为母亲河保障石阡县城区22.1万人用水供给。
除了用水供给,石阡县更是凭借佛顶山泉水质优势衍生出了高品质饮用水。
记者来到佛顶山脚下的温泉小镇,在这里看到一款弱碱性水,水厂负责人介绍,这款水在第四届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上获“泡茶好水”红茶类金奖。
石阡天然温泉饮用水一“泡”走红。
“我们御汤生天然泉饮用水,主要采自石阡佛顶山保护区当地的深层地下水,属于偏弱碱性饮用水,用于冲泡茶汤能起到中和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贵州交建梵净山温泉小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令海介绍。
御汤生弱碱性饮用天然泉水。
石阡县拥有丰富的热矿泉水资源,点多面广、量大质优,被誉为中国矿泉水之乡。而获“泡茶好水”红茶类金奖的御汤生弱碱性饮用天然泉水,水源取自石阡佛顶山温泉小镇深层地下水,水中富含偏硅酸、锶、锂、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元素,水质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复合型天然弱碱性小分子团矿泉水,长期饮用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身体状态有一定的效果。
“在守护好黔东北这片最美森林的同时,我们将依托这颗璀璨绿宝石的生态资源,结合石阡县厚重的历史、民俗等文化,以‘温泉+生态’等优势,努力把佛顶山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传良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编辑 王剑
二审 尚宇杰
三审 干江东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1131万获赞 102.4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