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 5月22日,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昆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于今年5月22日至6月21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规划》明确,将建设通达全球、辐射南亚东南亚、面向全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和提升国家公路枢纽,建成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构建开放、安全、绿色、公平、智慧的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通江达海、立体辐射、综合衔接。

对外交通系统

至2035年将形成

“三环十八射多联”运输大通道布局

《规划》明确,昆明将持续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扩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由T1、S1、T2、S2构成的中央航站区,结合新建T2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中心GTC,共同承担2035年1.4亿人次和货邮吞吐量140万吨的航空发展需求;为适应远期航空发展要求,适时开展昆明第二机场前期研究,并在昆明半径200公里范围内进行选址;大力发展航空中转服务,增开和加密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航线航班,着力拓展至西亚和东北亚地区的航线,服务本地需求和促进国际中转。

在铁路方面,昆明将强化国际铁路枢纽地位,构建以昆明为中心的“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建设“一环七射”铁路枢纽,实现对南亚东南亚重点城市、国内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效通达,实现国内主要城市群核心城市8小时内可达、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内可达、滇中城市群核心城市1小时内可达;构建滇中城市群交通走廊,以昆明为核心,形成“一环四射五联”+“两市域线”的总体布局,支撑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未来,城市群内主要交通廊道为4条:昆明—玉溪、昆明—曲靖、昆明—楚雄和昆明—红河。

在公路方面,昆明规划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四大国际陆上通道,提升面向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地区、成渝等地区的陆路运输能力,构建省内主要发展轴线,打通连接滇中城市群主要城市高速通道,完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提升昆明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公路枢纽的中心地位。至2035年,昆明将形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的运输大通道布局,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1800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高速双通道”目标,形成与南部区县30分钟交通圈,与北部区县80分钟交通圈,与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90分钟交通圈。

在水运方面,昆明将发展内河航运体系。昆明大力发展金沙江航运,重点推进东川港和禄劝港(含乌东德水电站翻坝转运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沿江公路,为昆明融入和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持续注入动力;适度发展滇池等库湖区旅游航运,全面推动环滇池生态旅游圈建设,形成通江达海、港航配套、畅通高效、公铁水联运的内河航运体系。到2035年,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对区域水运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货运量达520万吨,客运量达1120万人次,港口货运吞吐量达524万吨。

城市交通系统

至2035年轨道交通将形成

由15条线路构成放射型线网形态

《规划》提出,昆明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例在36%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在50%以上;逐步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车及其他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功能沿公交走廊集聚,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至2035年,昆明轨道交通线网形成以“市域铁路、都市快线、市区普线、区内线”多网融合的一体化网络,由15条线路构成放射型线网形态,包括12条市区线和3条快线,线网线路全长635千米(市区线429千米、快线206千米)。其中,轨道普线包括1号至12号线,主要覆盖和服务中心城的大中客运走廊,形成网络化服务;轨道快线服务都市区主要城镇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远期快线网包括R1—R3线3条快线,重点支撑滇中新区与中心城形成多方向快速联系。在远期线网的基础上,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展望远景2050年规划线网总规模为879公里,包含6条快线、12条普线以及2条区内中低运量线路。其中,普线规模为429公里,快线规模为389公里,区内线为61公里。

在公交方面,结合未来城市空间结构、轨道网络布局、道路功能等级等因素,昆明规划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为347公里,形成“双环+一井+八射+三联+五快+多衔接”的公交专用道网络。2035年,昆明中心城区共选点规划126个场站,其中停保场选点41个、修理厂3个、公交枢纽选点19个、首末站选点63个。

此外,《规划》还明确,昆明推行“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在中心城区内部规划形成以快速路为骨架、主次支等级分明、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支撑中心城区组团式空间结构发展。至2035年,昆明市中心城区路网密度在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面积率达到15%。

举报/反馈

中国质量新闻网

94.7万获赞 21.9万粉丝
关注产品质量 报道市场监管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