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此脆弱,数万条生命瞬间消失;生命又如此坚韧,一个个奇迹在灾难中上演。”2023年2月21日中午,陈素珍率领蓝天救援队,从土耳其平安返回中国厦门。至此,蓝天救援队赴土耳其7.8级地震救援行动圆满落幕。陈素珍于当天傍晚6点多写下这条微信朋友圈,内心充满感慨。

漫漫13年救援路,陈素珍作为福建省蓝天救援总队队长、厦门蓝天救援队队长,救援足迹遍及国内外。她用爱心与勇气点亮生命,为受灾受困群众撑起一片蓝天。

踏出家门,她随时准备牺牲

自从投身救援事业,陈素珍就多次面对这样的疑问:“别人有危险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一个女人,能救得完吗?”对此,她并不奇怪,在变成“女汉子”之前,谁还不是一个爱美的小女人呢?

陈素珍是厦门人,曾从事手机、净水器、茶叶等行业,长年留着一头及腰长发,喜欢穿古朴质感的中式长裙,生活安逸。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成了陈素珍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与其在这里哭,不如冲上去。”然而,陈素珍既没专业技术,也没专业设备,在四川成都市都江堰的一所小学,听到被困孩子的求助呼喊,她不知该怎么办。

“我能做什么?又做了什么?”从受灾地区归来,陈素珍思索再三后,决定筹建一支专业救援队伍。她召集热心公益的朋友,队伍有了雏形,取名“蓝天救援队”,寓意为受困者拨云见日,再见蓝天。陈素珍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网名——“水草”,希望像水一样纯粹、如草一般坚韧。

陈素珍腾出自己的净水器店铺作为办公场地。救援工具、队员保障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她就拿出多年做生意攒的钱。

对此,丈夫很不理解,两人的婚姻岌岌可危。欣慰的是,儿子和母亲都很支持陈素珍。2001年出生的儿子,小名叫“西瓜”,上幼儿园时他就常跟着妈妈上山下海去做公益。

一次,陈素珍结束救援回到家已是凌晨3点多,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她推门而入,母亲才松一口气:“天黑路远,我很担心。”陈素珍的嘴唇动了动,还是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其实她想说:“每次出门,我都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甚至做好了牺牲准备。”

2012年,对陈素珍来说是极其黑暗的时光,母亲离世,婚姻破裂,她独自带着儿子生活。每次遇到救援任务,儿子不是被托付给亲戚,就是放在救援队的叔叔阿姨家。房子和车子也被她变卖,贴补救援队开支。第二年,蓝天救援队正式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是福建省较早成立的民间救援公益机构。陈素珍学会了攀岩、潜水、破拆、医疗急救等技能,精通十八般武艺,只为多救一条生命。

2015年4月24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一名中年妇女被压在废墟下,从一个洞口传出呼救声。时间就是生命,这个洞只够一个身形娇小的人进去,陈素珍决定只身营救。

她很快就钻进洞里,这时候如发生任何一次余震,都可能把她和中年妇女一起活埋……所幸,20多分钟后,陈素珍终于把中年妇女救了出来。她回国时,对方赶来送行,还特意学了几句中国话:“感谢中国,感谢蓝天。”

2018年,陈素珍认识了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的杨先生,两人相识相知,终于走到了一起。“我常常说走就走,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面对陈素珍的顾虑,杨先生给了她安全感:“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你去救人,我也去救人。”

这年8月,广东汕头遭遇水灾,陈素珍带队前往,杨先生也加入其中。一次,两人坐在救援艇上,突然一阵大风刮来,他立即护住妻子。有队员见状便打趣道:“不用紧张,咱们水草队长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

生死救援,以蓝天之名致敬生命

陈素珍投身救援一线13年,青海玉树地震、云南昭通彝良地震、甘肃定西岷县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云南盈江地震、斯里兰卡洪灾、福建泰宁泥石流、广东汕头洪灾、河南暴雨……都记录着她迎难而上的英勇模样。

至今,蓝天救援队全福建省登记在册的成员有2000多人,志愿者5000余人,已是一支包含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城市救援和心理救援等多项目的专业队伍,成员中有医生、律师、建筑师、教师和大学生等。

救援从不收费,救援队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赠等。为保证队伍正常运转,近些年,陈素珍重启茶叶生意,用收入补贴救援队。

以生命赴使命,陈素珍越来越感觉到,比起等待他人救援,普通人更重要的是学会防护和自救。一有时间,她就忙于安全宣传,比如地震逃生、野外生存、防踩踏等。

丈夫杨先生全力支持妻子,夫妻俩在长柄村开设了一间安全教育馆,帮助大家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多年来,陈素珍收获荣誉无数,有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等。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震感遍及亚欧非等洲。陈素珍带队出征土耳其,她给队员鼓劲:“你们做好准备了吗?一定要把中国的正能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2月10日上午,救援队到达土耳其马拉蒂亚机场。这些队员中,有不少参加过尼泊尔地震救援、斯里兰卡洪灾救援等,还有部分队员救援过国内汶川地震、玉树大地震、鲁甸地震等,经验丰富。每个队员带着一个包,里面有漏电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切割机和高压起重气垫等30件地震救援装备。

出发前,陈素珍已对土耳其强震救援进行评估,并向中国驻土耳其领事馆、土耳其驻中国领事馆、厦门市应急局报备,他们都十分支持,安排好衣食住行,确保队员们的休息场所与日常饮食,以最饱满的精神和体能进行救援行动。

土耳其救援,这就是“中国力量”

刚到达土耳其阿德亚曼市,陈素珍和队员们来不及扎营,就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距离指挥部约150米处,有一栋六层楼高的建筑倒塌,里面压着几个人,有探测到生命迹象。

现场房体高度倾斜,一层至三层直接塌陷至地底下。经过救援,蓝天救援队一共挖出13名受困人员,其中10人不幸遇难,3名幸存者被送往医院救治。

大家还没来得及歇上一会儿,土耳其时间2月11日0点30分,又接到救援任务——在一栋倒塌的楼房里,有3人被困,需要进行紧急搜救。现场也是一片废墟,家属无法定位3人被压埋在哪个区域,陈素珍经过仔细了解,反复评估排查,最后定了两个地方:六楼及过道。

废墟中,钢筋、混凝土、砖石、压碎的家具混杂在一起,挖掘难度很大,陈素珍和队员半个身子探进废墟,不断用手往外掏。4个多小时后,他们突然发现一块沾满血的布块,接着,看到一个男子,身体弓着,左手紧紧抱着一个人。大家继续小心地挖,看清了男子抱着的是一个女子,女子身体也弓着。大家判断,女子肯定也抱着一个人,便加速向外搬石块和砖砾,终于看到,女子紧紧护着怀里的孩子,孩子看上去才一岁左右……

“爸爸紧紧抱着妈妈,妈妈用胸口护住宝宝,愿你们安息!”这一幕,让陈素珍无比揪心,她哽咽着鼓励队员们,时间就是生命,大家再加把劲,废墟之下肯定还有很多生命盼着一线生机。

顾不上吃饭和休息,陈素珍带着队员奔赴一个又一个废墟,不停地评估、挖掘、救援。强震后的阿德亚曼市满目疮痍,夜晚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有队员坦言:“我们就像在冰箱里战斗。”

2月15日,陈素珍带领救援队在阿德亚曼震区废墟上展开搜寻挖掘,其中最困难的任务是搜寻遇难的一个五口之家,他们分别是爸爸、妈妈和2岁、5岁、12岁的三个孩子。中午,队员们找到爸爸、妈妈和2岁的孩子,三个人已经没了呼吸,却还紧紧抱在一起。

还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住在另外一个房间。傍晚6点多,救援队找到了弟弟,找姐姐时,先看见她的腿,却看不到她的头。大家继续挖掘,发现姐姐的头跟脖子被一条横梁紧紧地压住,横梁很坚硬,破拆十分困难,直到晚上8点多才把她的遗体完整挖掘出来。经过长达8小时奋战,救援队终于把五口之家全部找到,交给亲属……

同在蓝天下,救援无国界。在土耳其,救援队共搜寻、挖掘出43名遇难者。土耳其政府对救援队作出的贡献给予认可并颁奖,还安排免费回程专机。

2月21日中午,陈素珍和队员们归来。厦门机场内,当地相关部门领导、留在厦门的队员和自发前来迎接的市民,用鲜花和掌声将英雄们层层包围。

“队长,辛苦了。”

“平安就好,回来就好!”

“在救援的废墟上,余震不断,我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队员安全地带回家!”陈素珍眼含热泪,接受着一个个拥抱。

跨国救援,彰显着中国力量与大国担当。“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我们这一身制服蓝。”陈素珍说。

举报/反馈

家庭杂志

18.7万获赞 1.5万粉丝
“家庭杂志”百家官方号
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