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李宓 喻菲)内地与澳门首次合作研制的卫星“澳门科学一号”21日成功发射,为内地同澳门及国际航天领域合作开辟新路径。
21日16时,搭载“澳门科学一号”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澳门科学一号”是国际上首个监测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是国内目前地球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将显著提高中国空间磁场探测水平。卫星采用双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装载高精度磁强计等载荷,主要用于地球磁场探测;B星装载高能粒子探测计、太阳X射线仪等载荷,主要用于获取空间环境数据。卫星入轨后,可与欧洲“斯沃姆”卫星、中国“张衡一号”卫星形成良好的互补观测,实现测量与研究地球低纬度的磁场与空间环境变化,监测南大西洋异常区等,为人类长期研究地磁场的演变提供宝贵的观测数据。
南半球有一大块区域的磁场强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弱30%到50%,弱化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这块区域被称为南大西洋异常区。该区域上空地球磁场保护变弱后,让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辐射得以穿透,更接近地球表面,容易干扰到经过该区域的卫星、飞机和飞船的通信。南大西洋异常区一直是地磁研究的热点。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双方在多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合作。其中,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卫星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科学载荷由澳门科技大学提供。设在澳门科技大学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该卫星增设了卫星地面站及数据分析中心,回传数据相关处理分析工作将在澳门进行。
据悉,目前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参与“澳门科学一号”项目,并由国际化团队组成了项目科学家委员会,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及欧洲等国科学院的院士。项目团队已与18个国家的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科研团队已开展近100次研讨会,并在今年3月邀请国际相关专家在澳门举办研讨会。
澳门科技大学介绍说,该卫星项目聚集了大量科研及工程力量,在澳门汇集和培养了科学家、工程师、数据分析人员、卫星遥测人员等人才,壮大了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规模。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国家航天局表示,“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会以开放共享的方式,向国际合作科研机构开放,藉此促进国际科研合作。该项目将开辟内地同澳门在航天等创新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新路径,拓展了以内地为基础、澳门为窗口开展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交流的新空间,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和航天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149万获赞 370.9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