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苏州5月21日电(记者姬烨、王恒志、丁文娴、许仕豪)在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间隙,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在比赛场馆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这位“羽坛皇后”回忆了当年尤伯杯的参赛往事,分析了中国羽毛球在世界羽坛的地位,希望在今后体育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为李玲蔚。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李玲蔚是世界羽毛球史上第一个集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全英锦标赛和世界系列大奖赛总决赛金牌于一身的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
20日晚的苏杯半决赛,中国队与日本队鏖战7个多小时,两度落后两度追平,其中男双组合刘雨辰/欧烜屹救下4个全场赛点力挽狂澜,中国队最终以3:2力克对手。
5月20日,中国队组合刘雨辰(右)/欧烜屹在男双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李玲蔚也在苏州奥体中心的看台上观看了这场惊天逆转。“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一直领先并不代表最后一定会获胜。”谈起这场比赛,李玲蔚依旧很激动,“国羽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尤其是男双在那种情况下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就是团体赛的魅力。”
说起团体赛,李玲蔚还是中国队夺得1984年、1986年、1988年尤伯杯冠军的主力队员。三次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尤伯杯,李玲蔚都是作为第一女单,第一个出场。如今,观看国羽征战苏杯,她也触景生情,回忆起了当年的往事。
资料图:1988年6月3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2届尤伯杯决赛中,作为中国队第一单打的李玲蔚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传真照片)
“那时候教练给我们布置战术,都说第一场没事,放开打,后面还有四场,不要有包袱,拼就行了。”李玲蔚说,后来她才发现,场上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团体赛一场跟一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如果第一场赢了,对第二场来讲就踏实许多;如果第一场输了,第二场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如果总比分2:2战平,最后一场的压力更是巨大无比。
资料图:1988年6月3日,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在吉隆坡举行的第12届尤伯杯赛中夺冠。 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传真照片)
在本届苏杯开赛前,世界羽联官网头条用了标题——“重回羽毛球核心地带!”。在李玲蔚看来,“核心地带”准确地说出了中国羽毛球在世界的地位。不管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20世纪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确实离不开中国。
时隔三年多,羽毛球国际大赛重回中国。本届苏杯一票难求,即便是没有国羽比赛的首个比赛日上午场,场馆也座无虚席。
这是5月14日拍摄的比赛现场。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李玲蔚说:“这次苏杯在苏州举办,长三角地区向来就有羽毛球的基础和传统,再加上疫情后体育赛事的井喷,应该说这种火爆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
李玲蔚指出,一个项目的重要或者强大,奥运金牌和冠军成绩当然重要,但还需要实现竞技水平、赛事举办和体育产业等全面发展。
她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的普及,以及疫情后人们对体育和健康的重视,都给体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你看社区里的健身路径也好,体育设施场馆也好,并不像过去像个摆设放在那里,如今的使用率和参与度还是很高的。”她还拿羽毛球举例说,我们观众的观赛水平也在提升,因为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看比赛,而是要亲身参与,这样就不只是看热闹,还可以看技战术了。
5月21日,中国队球迷在苏州市奥体中心与苏迪曼杯模型合影。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此外,李玲蔚还希望体育可以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候人们会说,你们运动员真厉害,拿过那么多世界冠军,但我觉得整个运动生涯除了留下的几十块金牌,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体育精神,让我们懂得坚强、坚守和自律。这种体育的内在精神,不应该随着运动生涯的结束而结束,可以一直流传下来,甚至可以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或者感染周围的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本月初开启中国行,用五天时间对北京、曲阜、上海和杭州进行访问,这是巴赫在去年北京冬奥会之后第一次访问中国。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李玲蔚全程陪同。她透露说,巴赫喜欢吃川菜,但与中国的缘分绝不止于此。
“他确实见证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变化及体育的发展,尤其是见证了奥林匹克运动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对体育所起的带动作用。”李玲蔚说,“在奥林匹克运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确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当然,奥林匹克运动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促进,所以应该是双赢和共赢的。”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