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原理解析

一、辩证思维的定义

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

二、辩证思维的作用

对客观辩证法和认识过程辩证法的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运用。

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运用逻辑范畴及其体系来把握具体真理。

辩证思维能使我们更全面、更系统、更透彻分析与解决问题。

三、辩证思维的误区

辩证思维的误区

绝对地相对化看问题

这种思维模式认为,任何事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与坏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罢了。没有什么是“绝对地好”,更没有什么是“绝对地坏”。

这种对事物的认知,将导致凡事不分是非、没有好坏。要知道,看事情用相对化的理解,是基于某些条件不确定的前提下才成立的。

比如同样一个人,对于他高亢的歌声。在不同时空,或不同场合,别人的评价就不一样。下班后在朋友聚会,这种行为就是对的;而上班时周围的同事都在工作,他高声唱歌就是错的。

可见,行(行为)的对与错要从不同的时(时间)、场(空间)、位(对象)来判断。所以,好与坏、是与非的相对性,是基于不同的前提条件。

而在确定的时(时间)、场(空间)、位(对象)条件下,对于行(行为)好与坏、是与非的结论就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模棱两可地看问题

经常有人用“你的观点既对,又不对”来评价他人的观点,并且还认为这种评价就是辩证思维。殊不知要么肯定对方,要不否定对方,就是不能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既肯定对方,又否定对方。这种评价违反了逻辑中的“排中律”,是犯了思维上的错误。

其实,此人的意思我们能理解。他想表达的是“对方全部的观点中有一部分是对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对的”。只有这样表达才准确无误。

因有变化不能分是非

事物的变化是永恒的,但不能因为有变化,就不能界定是与非。如同上面事物的相对性是因为“时、场、位”的变化而产生“行”的是与非变化;当“时、场、位”在确定的条件下,“行”的是与非也是确定的。

多角度看是偷换概念

举例:有人说“犯罪者钻法律漏洞的案件”是好事,理由是“此类案件让法律更完善”,并认为这是用辩证思维多角度看问题所得出的结论。

其实,他要表达的“钻法律空子的案件对法律的完善是有启迪作用的”,但这不等于“案件就是对的”。这种认知是因为案件对法律的完善有启迪作用,而把案件的危害,也看成了好处。将两者从性质上混为一谈。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所以,辩证思维的多角度看问题,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不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随意混淆概念或判断。而是要保持同一意义才符合客观事实。

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

这也是很多人在运用辩证思维时的错误观念。他们认为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而事实上是,任何的思维方式所做出的判断或推理,要知道其是否正确正是通过逻辑思维来进行校验的。换句话说,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校验器,是思维的规律。辩证思维为人类的思维提供方向的选择,而逻辑思维是要保障人类思维的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两者缺一不可,更不是对立关系。

四、辩证思维的原则

辩证思维原则

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这条原则,告诉人们事物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举例1:某老板看竞争对手倒闭幸灾乐祸,不久此人的生意也倒闭了。

举例2:奸臣陷害忠良,之后亡国自己也惨遭杀害。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没有用到普遍联系原则来思考问题的结局。所以,通过普遍联系原则,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你或者你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事物”。至少要知晓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整体考查

整体考察原则就要从目标想到整个过程;某个点联想到整个

举例1:请员工旅游,员工会满意吗?

一般公司都会认为请员工旅游,员工就会满意。其实,员工不一定会满意。因为,旅游涉及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路途的长短,一共旅游5天,来回在路上就3天,这样疲惫地旅游,员工能满意吗?再比如旅游去的是员工自己也会经常去的地方。这样的旅游员工能满意吗?这就是没有从整体考察,由目标想到整个过程的结局。所以,要想起到激励的效果,让员工满意,旅游前也要多做功课。要从旅游收获、路线、住宿等多方面都考虑周全,再去实施才会有好的结果。

举例2:餐饮店做会员营销,一般只想到让请客的主人,在买单时办理会员卡。目的是实现此人的重复消费。而如果用到整体考查、由点到面的辩证思维,就可以给这客人每人都发到代金券并且让此人办理亲友号会员,这样就成增加了再次进店的客流

举例3:某公司材料浪费得严重。经过开会研讨,确定要有人监督,新增一个绩效考核岗位对员工监督。浪费现象终于杜绝了,一年后发现虽然浪费没有了,多一个人的工资比浪费的成本还要高。

运动变化

运动变化原则就是因客观因素时(时间)、场(空间)、位(对象)行(行动)的不同,产生的结果或结论的不同。

举例1:在单位时儿子称爸爸为董事长,而回到家里称董事长为爸爸;

这就是因“时与场”的不同,产生“位”与“行”的变化;

举例2:国际礼仪以右为上,中国礼仪以左为上。

这就是“场与位”的不同,产生“行”的变化。

而人的主观需求“愿(目标)”又决定着时(时间)、场(空间)、位(对象)行(行动)的变化。所以,人的主观“愿”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转换角度

多角度看原则是时刻提示人们要转换立场角度思考问题。

举例1买椟还珠。这条成语的本意是说消费者本末倒置,没有见识。而通过辩证思维的转换角度。将出现以下这些启示:

(一)消费者是对的。从消费心理来分析,不要把消费者当作是傻子。人家留下椟(包装盒)就证明,消费者的需求就是这个。宝珠再珍贵,对此消费者来说没有需求就是毫无价值。

(二)包装很重要。从营销的角度看,好产品,有时不如好包装。包装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格出售。

(三)经营定位转移。假设继续用这个方法去卖宝珠,同样还是买椟还珠的话。以后就可以转移经营定位,从卖珠宝的,变成卖家具的。

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将得到不同的启迪。

举例2如何看待别人的批评。被批评从自己主观来讲都是很难以接受的,因为批评不是赞美,不管是语言、语音,还是语调来看,都是说自己的不是。这些语言听起来都是不舒服的。而用到辩证思维的多角度看,从自己提升与进步的好处来看,尽管不愿意接受,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还是接受的利大于,不接受的弊的。

另外,转换角度最常用的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人们有意识状态下进行相互模拟,是基于达到某种需求为目的,采用互相模拟身份,来模拟出各自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就能知己知彼,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换位思考不仅是我们用对方的“愿、位、时、场”去思考“行”问题;更可以模拟对方的思维模式,来思考我们的“愿、时、场、位、行”。

转换角度与换位思考也不只局限于对方之间,还可以从老板、领导、其他同事、客户与家人,360度的角色换位来思考问题,这样的辩证思维才使人们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更加缜密。

举报/反馈

心愿军师梁涛

13.2万获赞 4万粉丝
原创思维原理与思维模型
职业培训师,梁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