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蚂蚁效应就是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食物,而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因此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在群体中“懒蚂蚁”很重要。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考的深度。
方向不对,再努力,也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无效的。
有一位作家问神父:“我这么努力,为什么作品没有任何进步呢?”神父反问:“你上午和下午都在做些什么?”作者答道:‘“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写小说。”“那你什么时候在思考呢?”作者顿时哑口无言。
神父解释道:“你所谓的勤奋,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没有思考,你的小说就没有灵魂;没有思考,你的勤奋就没有意义。“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其实是思维上的懒惰。缠身干琐事,而懒干思考的人, 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
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16岁便辍学打工,他在成为一名专业推销员之前,一直勤奋上进,却始终无所建树。在开始的前20年里,他做过锅炉工,开过赌场,甚至当过小偷。吉拉德在年少时,对人生和工作勤奋且有冲劲儿,但凡听到哪个行业赚钱,便立刻趋之若鹜。到了35岁,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反而身体越来越差,还背负着6万美元的债务。身心受创的吉拉德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往,原来他一心只想赚钱,却从没有思考过怎样赚钱才能稳定持续。反省后,吉拉德决定脚踏实地,到一家汽车经销商处工作,从一名实习生做起。他用一支笔随时记笔记,积累知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攒销售人脉;遇到困难时,打磨自己的心态。最终,他以1425辆汽车的成交量成为了全年最佳销售,更在此后连续12年打破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
唯有不断精进,才能步步进阶。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精准勤奋的习惯,是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努力前先深度思考,不要盲目勤奋。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一个人的勤奋质量,其实也代表着他的思维深度。
若是一直徒劳地挥汗如雨,不往深处思考,注定终日瞎忙,陷入无效勤奋的陷阱。一个盲目勤奋的自己,难以拥抱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