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其实孤独才是常态,也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一个普遍心理现象,可由于各自的性格以及经历不同,对于孤独的感受和程度也是各有不同。自然也会对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对于有些人,可能只是短暂的孤单,但对于长期出现这样状态特征的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是真正的孤独。
沉迷甚至依赖虚拟世界
这类人通常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尽可能规避社交,他们更喜欢沉迷自己的世界,表现为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媒体或虚拟游戏等虚拟世界,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虚拟世界提供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生活压力的方式。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甚至通过伪装得到自信。
与此同时,虚拟世界同样也可以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非常隐蔽,可以蜷缩在自己认为舒适安全的状态下进行的方式,这类型的人生活中常常很难甚至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选择用虚拟世界作为自己的另一种得到幸福感归属感的途径,从而获得慰藉。
如果常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生活模式,那么说明内心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虽然未必从本心就喜欢,但相比内心抵触和无法接受的东西,孤独似乎更加可靠安全。
强烈的自恋
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但过度强烈的自恋则容易成为自恋人格,这类人通常过度在意自己的形象,夸大自己的能力以及社会关系地位。通过炫耀的方式,获得荣誉感和他人的信任、欣赏与尊重。
看似的嚣张和优越感其实源于骨子里的不确定,而这类人群往往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很难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也没有人会喜欢与他们接触,正因为如此,他们会通过“自恋”自信状态,伪装空洞的内心。
敏感,过度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是人的天性本能,但过度的自我保护则伴随着很多心理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就是病,但极度敏感的人通常内心都有超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缺乏的则是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过度自我保护的人都很难与人打成一片,因此会相对比较孤独,因为很少人能让他们敞开心扉,哪怕经过长时间接触,也无法令这类人完全毫无警惕的去维系关系。
内心的不安和难过的情绪,会让自己远离旁人的善意,也自然隔绝了很多自然的热闹氛围。在高度敏感的审视态度下,也很少人愿意持续不计较的主动靠近。毕竟谁也不会想一厢情愿的去贴冷屁股。
善于隐藏真实情绪
这类人非常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通常总是给人一种强大、独立的形象,他们的喜怒哀乐从来不会被人轻易看到,你几乎看不到他们歇斯底里失控或者欢欣雀跃的模样。
这样的人,可能会被欣赏甚至崇拜,因为在旁人看来他们真的非常强大优秀,但其实他们可能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很大概率,就是因为内心太过柔弱,所以不会轻易泄露脆弱的真相。那份孤独是因为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对人性清晰判断的无奈。
社交能力强,但缺乏深度交往的关系
这类型的人,通常都是人际交往中的活跃分子,好像和谁都能聊得来,特别的会调节气氛,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们却没有什么知心可以深度交往关系的亲友,
表面上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人际资源,和不错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内心可能感到孤独和空虚,因为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关心和陪伴,在不断的迎合中也会形成极大的情绪消耗。
所以这类型的人,在深夜里都会异常明显感知到自己的孤独,只不过在人前时,又会不自觉本能戴上“八面玲珑”乐观的面具。
文/感情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