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过一位妈妈的求助视频。
她的女儿自从上初二以后,仿佛变了个人。
不仅脾气暴躁,成绩也断崖式下滑。原来成绩不错的数学,如今也是一落千丈。
这位妈妈想了很多对策:
试图说服女儿去补习班,孩子根本不去;
尝试和女儿好好沟通,女孩却拒绝交流,惜字如金;
万般无奈下,这位母亲上网求助,希望网友能给她提供一些建议。
这位母亲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父母都会面临的“初二现象”
很多父母发现:一向乖巧懂事的孩子,为啥上初二之后,一下子变成了难搞的“小恶魔”。
14岁左右的孩子,极度地敏感,脆弱,叛逆,冲动......跟父母的关系也渐行渐远。
猝不及防的,家长的养育也变成hard模式,让人心力交瘁。
正如家长圈里,流行的一句话:“可怕的11岁,恐怖的14岁”。
初二现象,同时也考验着亲子关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与小学阶段相比,家长感觉亲子关系“变化不大”的比例,初二阶段明显下降。
18.50%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6.33%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亲子关系疏远和紧张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信息。需要家长拨开迷雾,看到问题的实质。
01
为什么会出现“14岁现象”?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脑神经教授,大卫·伊格曼在《大脑的故事》一书中,展示了一张脑部发育图。
(红色/黄色代表尚未完全发育,蓝色/紫色代表完全发育成熟)。
四张图片分别呈现了孩子从5岁到20多岁的大脑发育特点。
负责管理情绪和感受奖励的大脑边缘系统:一般在15岁以前就发育成熟。
负责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做出决定、抑制冲动等的大脑前额皮质,却要25岁左右才会成熟。
也就是说:
14岁左右的孩子,虽然有丰富的情绪感知能力,但大脑的前额皮质的发育尚未成熟,无法拥有成年人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这种生理发育上的不平衡,造成了「14岁现象」。
现在也不难理解,为什么14岁左右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下降了,孩子并不是故意这样做,只是受大脑发育阶段的限制。
如果父母不了解大脑背后的运行机制,对孩子进行打骂教育,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造成亲子间的隔阂加深。
英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14岁是孩子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
特别是男孩子,大脑的前额皮质尚未发育成熟,极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敏感、脆弱、自控力差,凡事都爱和大人“对着干”。
14岁左右的孩子,基本上读初二,迎来了学业上的分水岭。
学习的内容深奥难懂、升学考试压力袭来,对孩子的考验也不断升级。
正如教育圈的一句老话: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初二,是90%的学生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之前成绩不错的孩子,升入初二之后,面对突然下滑的成绩,心态调整不好的话,可能“破罐破摔”,产生厌学情绪,无援高中和大学。
如果父母不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面临的苦恼,绞尽脑汁地对孩子施压,将会是亲子关系逐渐走向冰点的导火索。
02
面对14岁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的: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14岁左右的孩子,如同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稍有不慎,就会伤人伤己。
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孩子可能会在“14岁现象”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1. 认真倾听,学会闭嘴
对14岁左右的孩子而言,父母的‘倾听’比‘说教’更加重要。
很多父母习惯长篇大论的讲道理,殊不知,可能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能导致孩子崩溃情绪。
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父母的建议。
父母保持积极倾听,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多倾听孩子遇到的一些事情,父母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但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将主动权交还到孩子手中。
当亲子关系良好时,孩子会更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
2. 父母学会示弱
李玫瑾教授说:“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关键是要学会示弱。”
父母适时地示弱,是一种权力的让渡,能够催发孩子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独立起来,学会担当。
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这样“示弱”:
“儿子,你可以帮妈妈搬这个箱子吗?”
“你可以帮妈妈看看,这个东西要怎么安装吗?”
“你来帮爸爸想想,咱们这次旅游线路怎么选?”
《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里提到:“孩子越是觉得自己有能耐,就越少惹是生非。”
父母在孩子面前多“示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孩子也会更有自信。
3. 改变心态,学会尊重孩子
教育家孙云晓说: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最难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而好父母的显著特点恰恰就是尊重孩子。”
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进卧室前先敲门,不翻看孩子的日记,不安装监控监视孩子,不过多干涉孩子与朋友的交往;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遇到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提供帮助: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和孩子聊相关的话题,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4. 多用鼓励教育和正面暗示
14岁左右的孩子,父母要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用正面积极的话语。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鼓舞、被肯定,接受正面暗示,他就会越来越自信,朝着父母所肯定的方向发展,孩子的潜能也才能被激发。
父母可以多用这些黄金句式:
“哇,你做得比我还好。”
“我为你感到骄傲。”
“我看到你在努力完成这件事,让我很感动。”
14岁现象,不仅考验孩子,更考验父母。育儿的路上,需要父母一路披荆斩棘,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与各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