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愈发受到重视。

2019年年末,包括国家卫健委在内的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其中明确提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卫健委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3.9%,约741万名儿童受心理困扰,中小学生中有40%左右(约6000万名)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所以作为心理教师,我们需要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干预。

那么作为心理教师,我们该如何读懂学生,做到识别与应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呢?

如何识别中小学生心理风险问题?

当学生处于心理问题高风险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 ,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听到鸟叫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但包括学生自己在内,任何人都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 ,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除了学生厌学情绪需要心理教师多注意外,学生常见的心理风险问题还有以下三个:

1.焦虑

正常的、中等的焦虑水平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病理性焦虑就需要及时处理。

识别病理性焦虑要注意三个特征:

痛苦体验:学生超过两周的时间都在反复倾诉自己的烦躁,独处时还经常发呆,莫名落泪。


躯体反应:学生经常出现头疼、头昏、胸闷、心慌、胃痛、浑身没力气等躯体反应但生理上查不出任何问题。


警觉性增加:学生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受到惊吓,还伴有入睡困难、浅睡、睡不醒等睡眠障碍。

2.抑郁

抑郁初期的学生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都会提不起兴趣,呈现出一种性情大变的状态。

识别病理性抑郁要注意四个特征:

情绪低落:学生的情绪超过两周的时间都十分低落。


兴趣减退:之前很有兴趣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事物对学生都变得不再有吸引力。


自我否定,学习成绩下降:学生不断地陷入深深的“自责”“自卑”“自我否定”情绪中,具体表现指向学习能力和人际处理能力。


失眠早醒:学生会开始无缘无故的失眠,醒来后就再难入睡,一周出现三次以上失眠,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

3.强迫症

中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强迫问题,大部分会慢慢减轻消失。但如果不懂、不重视,或者学生压力过大,这些强迫问题就会凸显加重。

识别病理性强迫症要注意四个特征:

行为重复:学生会不断地重复相似的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擦黑板、反复检查试卷。


怀疑自己:学生会对自己刚做过的事产生怀疑,如刚上完厕所,就又想上;刚做完作业,就怀疑漏做了或做错了。


存在矛盾观念:学生对自己重复性的行为感到羞愧、紧张,害怕被别人发现,但越控制出现的频率反而越高。

如何及时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风险问题?

当学生出现心理风险问题时呈现的警告讯号或症状存在个别差异。

也就是说即使面对同样的压力,有些学生会表现出来,将问题“外化”,而有些学生则可能会显得退缩而“内化”他们的问题。

这就需要心理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观察学生

很多学生不会主动跟心理教师沟通自己的情绪困扰,这时就需要学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主动发现学生的情绪异常。

心理教师可以让班主任、科任老师、门卫、保安、校医等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多留意如:

学生是否上课时间常常发呆,答非所问?

学生是否神色不自然,喜欢独自在校园内游荡?

学生是否悲伤哭泣,神情凝重?


一旦察觉到异常后有关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及时反馈给心理教师,并主动上前询问学生,表达关心。

2.捕捉学生释放的信号

这同样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考勤关注:对于缺席的学生保持关心,确保其没有异常情况,学生是否有去校医室或者找某位老师聊天,到厕所哭泣等。


作业关注:留意学生作业/作文/朋友圈的讯息。


聊天关注:从同学、家长的反映中察觉迹象,在与学生的闲谈中发现其是否有一些危险举动的打算。

3.保持学生家庭联络

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学校-家庭沟通模式。

通过掌握家庭情况例如家庭结构、父母关系、经济情况、近期重大事件、是否有心理问题家庭史等各个方面建立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名单。

这份预警学生名单一般只由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知悉,除非学生出现异常情绪和行为,需要约谈家长。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心理风险问题?

当心理问题高风险的学生因为学业、人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处于情绪激动或明显低落期的时候,心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应对:

1.回应需要

跟学生建立关系,表达对学生的关心。

如果学生主动交谈,可以先耐心了解情况并表达关心,让学生知道你展开对话是出于对他/她的关心和担忧。

你可以说出你的观察,并请学生分享更多他/她现在的处境。

利用开放式提问,让学生讲述更多自己的处境。

2.表示理解

学生讨论自己的难题或负面情绪并不容易,所以不要急于求成。

除非你注意到学生有实时危机,否则只要学生还没准备好倾诉,你就可以告诉学生不想马上就讨论问题也没关系。

这样的“聊天”并不是一次就能有效果的,作为心理教师你可以重申自己关心对方,并告诉他/她可以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向谁寻求支援。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打开心扉。

如果学生提到伤人或伤己等在保密协议外的情况时,心理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你很关心和注重他的隐私。

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需要及时告诉学校领导、家长等相关人士,保障学生的安全。

3.及时转介

在心理教师应对心理问题风险学生的时候,如果感到涉及到安全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无法单独处理。

可以告知班主任并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确认,及时与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问题。

当学生有自伤自杀危险的行为时,在稳定情绪后,心理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及家长协商转介至相关心理医院。

举报/反馈

华怡心辰

708获赞 282粉丝
我们始终相信,心情能够改变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