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华
“我们将创作视角对准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希望用更加年轻化的表达,描写当代青年面对现实的作为与情感。表面上我们呈现了四组人物在电力、人工智能、科技、时尚等领域的奋斗历程,而深层次上,我们希望更多地描画出人性的光辉。”5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青春之城》研讨会在京召开,《青春之城》总制片人王笛对该剧创制初衷的表述引发与会专家共鸣。大家表示,在观剧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该剧浓郁的青春气息与奋斗热血。
电视剧《青春之城》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时代背景,聚焦2012年以来发生在深圳的故事,多维度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特色、现实意义等方面对该剧进行了深入解读。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看来,该剧具象化地呈现了企业发展史:“《青春之城》塑造了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形象。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这些中小企业坚持研发、坚定创新,以奋进者的姿态在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国企业奋力前行、不断突破的历程。”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从探索现实题材创作方面对《青春之城》予以肯定:“该剧超越对生活表象的复制、对既定情节套路的挪用、对特定主题精神的迎合,真正深入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之中,去发掘人物在行动和命运中所体现的时代深层次的变革以及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这些新的探索,让这部作品塑造的人物与新时代融合在了一起。”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则在该剧中看到了未来大湾区电视剧发展的新气象。“过去对于青年形象的塑造强调奉献,这部作品里也有,但总体来讲,它更强调创新、求真,体现了新一代青年人对创新、对科技发展的热情。他们不怕风险、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跟大湾区的精神氛围很一致。”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现实题材电视剧要坚定不移地从生活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将镜头对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活。腾讯视频总编审袁嵩也坦言,在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贴近生活、观照现实的现实题材剧更能够打动人心,更能够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青春之城》播出期间,我们通过丰富的系列短视频集、图文物料等多种方式提高用户参与度,从腾讯视频的播出量和互动来看,该剧在网络平台同样收获了相当好的口碑和反响”。
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青春之城》以新时代的创业故事为核心,既是关于创业者的故事,也是关于一座城的叙事。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青春之城》通过人物关系塑造了城市形象,“该剧没有简单化地去讲述这座城市如何好,而是通过创业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创业者与资本之间的关系、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相互交融的关系,立体化地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富有魅力的鹏城”。
在《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看来,以城市为原型的影视作品构成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影像记录和艺术书写:“以深圳为例,从电视剧《外来妹》《情满珠江》到电影《奇迹·笨小孩》,故事里的城市是现实空间的折射,也是创作观念和社会情感的一种显影。在《青春之城》中,人物成长的痛和爱被切入城市的蜕变和更新中,人物形象与城市形象相互叠加在了一起。”
“城市发展的宏大题材容易流于空泛,而关于科技进步的故事又容易因专业性强而使观众产生距离感。”《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副主编李蕾认为,《青春之城》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该剧注重抓取时代生活中的小人物故事,紧握时代发展生活命题中的细节,并将百姓关注的话题在作品中予以呈现,架起了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的桥梁,也架起了观众体验感与情感价值的连接。”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文学系主任李胜利对此表示认同,“该剧情节跌宕起伏,多条线索,线中套线,里面的细节都刻画得非常好,使得该剧在整体上展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性。”
“近几年来,关于大湾区的电视剧比较多,而且基本都是主题创作,《青春之城》故事讲得好、人物立得住,对深圳这座城的活力密码进行了很好的解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表示,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人才,培养一个稳定的电视剧创作集体很重要,当年粤产电视剧的繁荣是靠一批年富力强的人撑起来的,未来的粤产电视剧,要靠一批年轻有活力的创作者撑起来。(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