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雪莉·科米尔 (Sherry Cormier) 说,人们应对人生的一种方式是努力寻找某种确定性。大卫·凯斯勒 (David Kessler) 说,这种确定性的需求可能是 50 多年前流行“悲伤的五个阶段”,并且至今仍未停止流行的一个因素

库伯勒-罗斯 (Kübler-Ross) 是一位瑞士裔美国精神病学家和临终者研究的先驱,她在1969 年的著作《论死亡与临终中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死亡调整模式,即“悲伤的五个阶段”。这些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不妥协)、沮丧和接受。

1. 否认

因为我们无法在某一时刻或一天完全记录我们失去的全部痛苦、震惊和难以置信,所以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散。从字面上的意义上否认,会试图说服自己你所爱的人没有死

如果你正在与压倒性的否认作斗争,你可以试着停止与你所面对的现实作斗争。

2.愤怒

愤怒是对失去的另一种自然反应,无论是对死因、死者、你自己,还是宇宙的随机性感到愤怒。愤怒可以成为锚,为失去的虚无提供临时对象。

起初悲伤感觉就像在海上迷路:与任何事物都没有联系,然后你会对某人生气,也许是一个没有参加葬礼的人,也许是一个不在身边的人,也许是一个在你所爱的人去世后变得不同的人,突然间你有了一个对象。

愤怒之下可能是绝望或无能为力的感觉,有时会引发一些人用来维持控制幻觉或表达沮丧的内疚和责备。我们的思想总是宁愿感到内疚而不是无助。

根据你所爱的人的死因,克服与内疚和责备相关的愤怒的一种方法是意识到,尽管你的损失是可怕的,但这并不是你亲手造成的。每个人最终都会死去,但我们的头脑无法理解这一点。

允许自己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愤怒,无论是“悲伤瑜伽”、在车里尖叫、使用出气筒、跑步还是其他形式的锻炼。

3.讨价还价

通常也源于内疚,失去后的讨价还价通常涉及“如果只是”的假设,重点是对你在死者死前做过或没做过的事感到遗憾。

我们可以与痛苦讨价还价,尽一切努力避免失去这种痛苦。人们通常认为这些阶段会持续数周或数月,从而忘记对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的感受的反应,反反复复

尽管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我们生活的世界有时还是会发生坏事。

4.沮丧式的抑郁

当巨大的损失开始更深刻地影响生活时,就会出现抑郁或极度悲伤。也许悲伤感觉会永远持续下去,或者已经从生活中退缩了,或者想知道生活是否值得一个人过。

悲伤会在不同的时间袭击人们。一些人在失去亲人后的第一年并没有心烦意乱,但到了第三年就被悲伤所吞噬。为什么?因为有一段时间,有些人可以想象所爱之人只是外出度假,并可能回来的错觉。

通常,最终的深深悲伤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我所爱的人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这些感觉不应该总是被标记为临床抑郁症,如果你认为自己因死亡而感到沮丧,请去看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五、接受

接受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接受你所爱的人的离开,这只是意味着我现在接受了我生活的新现实。只是在悲伤和失落之后找到持久的完整而已。

接受也不是悲伤的终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能会有很多接受的小时刻,比如当你计划和参加葬礼时。达到接受状态意味着你正在康复。但是,如果无法到达那里,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新的人生意义并没有消除痛苦,但确实减轻了痛苦。意义在于我们作为失去亲人的人后来所做或意识到的事情:幸福的活着。

举报/反馈

匹夫侃大山

11.5万获赞 3604粉丝
泼天富贵无缘,唯有众乐留痕。无它,想到哪里写到那里,只要有理由继续写
产品经理,科技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