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梓开
随着疫情的逐步消退,社会秩序慢慢回归到疫情前的状态。但是经济并未跟着回归。话说影响经济状况的因素多了,既有来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因素,也有来自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因素;既有来自行业的不景气,也有来自市场的不景气。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习惯于大手大脚花钱的,那些曾经的月光族们,都需要考虑如何适当抑制自己的消费冲动,而不是想花就花,对未来毫不考虑。
在购物前制定预算并严格遵守,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
做一个费用预算是非常必要的,把不同的费用项目,归入不同的账户之中。比如甲账户用来存钱,乙账户用来应急,丙账户用来做平日花销。有了费用预算,那么在可能超出预算时,自己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毕竟要花另一个账户的钱,就会觉得自己在做超支的事情。
减少乱花钱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减少到购物场所、减少去电商平台的频率,避免诱惑。所谓冲动型消费,也就是看似花费不多,但是只要看到貌似比较好的东西了,就抑制不住想购买的冲动。
但是眼不见心不烦,那就少了许多诱惑。
如果原来每天都要去购物场所或电商平台看看,那么现在可以调整为3天去一次,3天登录一次。这样就会好很多了。
在想要购买某物时,可以考虑先暂时搁置,等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购买。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东西买回来了,还是安安静静放在那儿,压根就没有使用的兴趣;还有一些时候,我们确实是冲着折扣、降价、买一送一、最低价之类的噱头去的。买回来了东西,才感到眼下并不需要。
所以,就算自己很想买某个东西,也可以考虑先放到购物车里,等几天再说。这样也能够在无形之中,降低乱花钱的概率。
某个东西好不好,值不值得买?其实你也可以听一听别人的看法,听一听别人的说法。也许同事或朋友曾经购买过类似产品,他们会说出来到底值不值。
从整体上看,无论什么产品,总会有一半的人认可,另一半的人不怎么认可。既然别人不认可,你先不买就是了。
你也可以告诉亲人关于你的购物计划和预算,让他们帮助你监督和控制。
使用信用卡容易让人忽略实际的消费金额,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其实不只是信用卡,通过花/呗、通过京/东/白/条,都可能让我们乱花钱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开。
先消费,后还钱的所有做法,作为想要节省开支的你,都可以摁下暂停键。
反正以后还需要归还的,所以何必折腾自己呢?
在想要购物时,你可以考虑做其他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运动、听音乐、读书、和家人朋友聊天等。
不得不说,购物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事情。把钱花掉,把东西拿回来,这个过程确实令人心动。但是!现在你要省钱了,不想再乱花了。所以就可以通过其他的乐趣来替代一下。把钱老老实实留在自己的账户里,看着属于自己的财富数字不断增加,难道不也是一种乐趣么?
在购物前列出清单,明确需要购买的物品,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消费。
每个月最低限度需要购买哪些东西?这个完全可以通过列出来购物清单来操作的。
必须购买的,分为一栏;
可买可不买的,分为一栏;
想买,但是可以往后放的,分为一栏。
每月只考虑必须购买的部分,就能省下钱来。
在购物前认真思考购买物品是否真正需要,以及是否有更经济实惠的替代品。
在购物前,除了考虑是不是必须购买之外,还需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可以替代,用什么方式更加经济。
比如,相比外卖,自己做饭当然会更实惠;相比购买某些简单的产品,自己通过DIY,可能更省事儿,而且更省钱。
越是习惯于慎重对待购买过程,其实也就是在培养自己的省钱思维。
学会理性消费,不要被外界的消费压力和诱惑影响自己的购物决策。
我们之所以会冲动,与各个购物场所、各个购物平台给予我们的冲动刺激密不可分。
但是,当理性开始呼唤我们放下感性,当理性开始支配我们的行动,当理性占据了自我思维情绪的上风,那么自己的冲动消费习惯,就会慢慢隐身了。
如果自己的购物冲动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
当然,如果你想彻底让自己乱花钱的毛病得到调整,也可以考虑换个环境,换一个相对偏僻的环境,购物不那么方便的环境,让人能够置身物外的环境。
艰难的日子说不定还有蛮长时间呢,所以还是看紧了自己那点钱,别乱花!(M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