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一鸣
四月初夏,位于海南洋浦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与它毗邻的17万吨热塑性弹性体项目也进入试运行阶段,海南洋浦在延伸产业链上迈出一大步。
洋浦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点,扼守南海油气资源,覆盖华南和东盟双重市场,港口条件优良,临港工业用地充足,具备石化产业基础以及中国最开放的政策,是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岛发展石化产业的天选之地,近期陆续投产的项目将让2023年洋浦石化新材料的产值跃上新台阶。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洋浦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洋浦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首批绿色园区和石化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化产业是洋浦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石化产业占洋浦GDP的比重约为七成,而洋浦的石化产业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洋浦石化产业已形成以中国石化海南炼化920万吨/年炼油为龙头的炼油、芳烃、聚酯产业链,原油、成品油、LNG储备、港口物流等产业配套发展,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高环保水平的重点项目,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链。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日期的临近,洋浦将重点发展以高新材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打造我国第一个“境内关外”集勘探、储运、加工、贸易、油品加注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化基地。
打通产业链
从白马井高铁站下来,驱车20分钟就到了洋浦,迎面而来的管廊和储罐,还有林立的炼化装置都在告诉人们,这里是石油石化基地。
四月的海风已有热意,在洋浦港49.2平方公里石化功能区里,聚集着一批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石化项目,海南炼化是基地的龙头,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占到当地石化行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不久前公司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
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海南炼化”)发展与销售部销售主管官宏平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乙烯是化工原料之母,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后,海南乙烯工业实现“零”的突破,海南炼化、东方石化、汉地流体、傲立石化和京博石化等多家岛内企业在物料互供上更加紧密。
四月初,洋浦年产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成功打通工艺全流程,产出合格SBS产品,这也是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首个下游项目建成投产。至此,洋浦石化功能区里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包括炼油、烯烃、芳烃和油气储运,而今这个链条还在向下延伸。
五月初,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京博集团”)的第一船原料货轮正在国投洋浦港口卸货,不久后,这些原料将进入到京博集团下属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沥青基新材料装置中,这意味着京博集团在海南的一期项目——200万吨/年的沥青生产装置将于近期投产。
国投(洋浦)油气储运有限公司(下称“国投洋浦油储”)总经理何亮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地理条件很好,是天然的优良海港,国投洋浦油储在建和计划建设中的管道将直通周边油品仓储、炼厂和其他相关能源储运企业。
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先行区、示范区,处于原油从中东、非洲和南美洲到东亚运输的主干线上。国投洋浦油储的罐区和码头是洋浦经济开发区港航产业、石化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现在有1个30万吨级泊位、1个5万吨级泊位,在建2个3万吨级油品化工泊位,还拥有油品储罐47座,仓储库容达412万平方米,是海南省最大的石油储运基地,独立第三方仓储企业罐容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2021年,国投交通通过破产重整程序完成了对海南华信石油基地有限公司的收购工作,并更名为国投(洋浦)石油储备有限公司,启动与国投洋浦油储的整合工作,在一年内实现盈利。
何亮告诉记者,国投洋浦油储主动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地方石化产业发展,未来将总体规模建设成为含30万吨级泊位2个、10万吨级泊位3个、5万吨级泊位4个、3万吨级泊位2个和总罐容约500万立方米的具有国投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储运基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蓬勃展开以及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门户。洋浦经济开发区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先行示范区,吸引了众多大型石化、港航物流产业集聚于此。
京博石化是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的公司之一,这家山东的石化企业在海南建厂,希望能感受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红利。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海南省首条沥青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营,将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省沥青材料长期依赖岛外进口现状,大幅降低道路建设成本,并实现海南省沥青交割品牌及交割库“双突破”。
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二期项目规划以延伸乙烯产业链为发展方向,计划投资95亿元建设绿色高端化工新材料项目,符合海南省“全力打造新型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将洋浦建设成为千亿级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的发展方向。
发力绿色发展
白色的烟雾从石化园区里高耸的烟囱中飘散,那是经过环保装置处置后形成的水蒸汽,不会对空气环境产生实质性影响。
地处海南岛上,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绿色大考,企业需要在绿色转型上加大投入,绿色发展的要求也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在发展石化产业时,儋州洋浦要坚持绿色协同发展,打造高端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官宏平告诉记者,在建设百万吨乙烯及年产17万吨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时,海南炼化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全工艺链、全管理链的绿色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洋浦的石化产业始于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海南工业的龙头,海南炼化以占洋浦园区70%的产值和占洋浦环境总容量10%的环保气体排放,实现了高产出、低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实现超低排放,部分指标仅为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
以海南炼化的百万吨乙烯项目为例,海南炼化投资22亿元为百万吨乙烯项目高标准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场、污泥焚烧、VOCs回收及处理等环保设施,各项排放指标均远低于现有乙烯项目排放水平,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当今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安全环保生产技术和装置,采用先进可靠的分散控制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操作自动化及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保证生产装置安全可靠运行。
当下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为海南省的石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洋浦将以现有炼化一体化项目为基础,结合海南省旅游、高新技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服务、医疗健康等主导及特色产业,围绕百万吨乙烯、两百万吨芳烃以及相关石化原料发展化工新材料,形成“基础+高端”总体布局,着力进行下游加工应用的延伸,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功能化聚酯以及特种弹性体等材料,带动海南省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
海南炼化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百万吨乙烯项目投产,预计“十四五”末,乙烯下游产品出口比例提升至50%,为我国在东南沿海构建面向海外的石化产品出口基地奠定基础。海南炼化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区位优势,坚持“服务海南岛、做大产业腹地、融入东南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而洋浦正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高技术、高附加值、低碳、低环境负荷”的要求,分三期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围绕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和工程塑料、改性材料、特种流体、专用催化剂、高端建材等领域布局项目。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石化新材料产业园一期828.55亩,已引进东方雨虹、金发科技、中科启程、中石化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总投资约35.6亿元,年产值约159亿元,其中东方雨虹已建成投产;二期3050亩,计划布局POE高端聚烯烃等一批“卡脖子”和实现进口替代项目;三期规划预留6000亩,用于未来延链、补链,目前正在和沙特基础工业、盛虹石化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接洽。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表示,未来五年,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园将集聚10家以上行业冠军,30个以上高新材料品种,新增投资超过300亿元,达产后,年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税收35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石化产业的投资规模较大,对地方税收和GDP的影响很大,能够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但是考虑到大规模上石油石化项目,将导致当地对化石能源消费的大量增加,不但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甚至影响“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在确保海南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大前提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海南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可考虑在确保新增碳汇对冲能力和大幅度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条件下,适度增加高附加值的油气相关项目投资,逐步实现经济和绿色低碳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盼政策红利
随着2025年封关日期的日益临近,企业期盼更多的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
2021年4月19日,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了在洋浦保税港区内先行试点经“一线”进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不实行企业资格和数量管理,进出“二线”按进出口规定管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呼吁,希望能够在洋浦保税港区内推广。
赵晋平表示,封关运作前的压力测试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海南原产地产品或使用进口料件但在海南加工增值30%以上产品进入内地免征关税政策备受关注。这项政策的试点范围,目前已经走出洋浦保税港区,拓展到海口综合保税区和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甚至允许在海关监管区域之外的部分企业开展先行先试。但有一些政策还仅限于在洋浦保税港区范围内开展试点,比如取消食糖进口配额、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许可管理等。以油品进口为例,洋浦保税港区面积有限,区内现有企业并没有油品进口需求,而区外企业有需求又不具备区内身份,使得这项试点政策难以取得实际案例。应当探索如何通过适度拓展试点范围以积累必要的先行先试经验。
“考虑到目前在海南岛和内地之间还没有建立‘二线’监管屏障,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权放开试点拓展范围需要适度有序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全岛封关运作后,为提升海南自贸港在粮食和油品等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内地生产和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存在逐步扩大甚至取消现有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可能性,这对于海南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也可从中获得更多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红利。”赵晋平说。
2025年海南岛全岛封关运作以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政策落地实施后,海南岛内的企业向内地输送商品将视原产地情况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赵晋平说,封关运作后,岛内将取消增值税,并对绝大多数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企业在海南生产的产品输送到内地,如果该产品没有使用进口料件或虽然使用进口料件但在海南当地加工增值超过30%,这部分商品进入内地将免征关税,但是需要按照内地税制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原因是两地税制不同,海南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并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因此,在进入内地时需要按照内地税制规定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从内地来看,这并不是额外增加海南产品的含税成本,而只是补缴原来没有缴纳的税,以确保内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他进一步指出,海南企业的产品如果仅限于岛内销售,不存在征收增值税加高成本的问题;如果要进入内地,使用不含关税的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达到30%及以上,和在内地使用进口料件加工同一产品相比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含进口料件关税上。这是海南企业参与内地市场竞争时的一个政策优势。
2021年和2022年洋浦石化新材料企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711亿元和720亿元,随着一批新项目的投产,2023年预计可达到900亿元,到“十四五”末要达到千亿级。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四五”期间,洋浦将以国际和国内先进石化基地为标的,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优化产业布局,以百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并不断延伸石化产业链,引进一批产业与政策契合度高、显示度大、产出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具有洋浦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石化产业打造成海南省千亿级产业集群。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6万获赞 18.7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