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教育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去刨根究底,对于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心理发展迅速,由于进入了学校,要接受大量书本知识,大脑在接受的同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作为家长,都很有必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分享给大家,欢迎参考。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一、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

1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开始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看待。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沿用以前的方式对待孩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六年级之后,不再像小的时候那样处处粘着父母,而且"越来越爱顶嘴"。这正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重要信号。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心态,有意识的修正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那么这就为孩子的青春期逆反打下了基础。以前我不知道理解叛逆期的孩子,整天唠叨他跟他吵,孩子很受挫,导致我和孩子之间有很多问题,自从学习了高途美好家庭宋立老师的课程,知道了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每一段行为成因,才能科学的教育好孩子,任何不尊重科学的行为就是盲人摸象,就是冒险。现在我和孩子相处的跟朋友一样,孩子很听话,我也很欣慰。

2、开始对异性关注

此时的孩子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男子汉”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3、懒惰、自控力差

表现是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作笔记,不愿意搞劳动等。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总想乘老师不注意和同桌说说话,甚至看见别的人有什么好东西,明知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是忍不住将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

二、六年级孩子教育方法:

1、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2、引导孩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开始发育,心理也逐步褪去童心。对异性同学有朦朦胧胧的感觉,有的出现早恋现象。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引导学生,尽量把心思多放在学业方面,教育学生,自己以后的发展空间还非常遥远,还负担不起现在的责任,要放远未来。

3、加强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方面关心

学习任务的加重,孩子的体力消耗变大,适时增加平时的用餐营养。在睡觉、穿衣等一些细节上要更加重视,以防孩子生病。要知道,现在一感冒就会落下课。由于时间紧,节奏变快,一旦落下,就很难有时间补上。另外,在休息方面也要加以监督。不要让孩子的睡眠不足,到一定的时间提醒孩子休息,控制好电视的收看,电脑的使用时间。

举报/反馈

晴天家庭宝典

3551获赞 798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