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让你心累吗?陪伴孩子让你迷茫吗?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吗?今天小麦想分享一篇关于父母陪伴孩子的常见误区以及陪伴三重曲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陪伴在任何关系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甚至其他任何微妙的感情。小麦认为,在父母与儿女的关系里,陪伴是父母带着孩子认识世界和融入世界,以及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相识相知相容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却不限于时间(眼光仅停留在孩子的童年),不限于距离(方式局限于孩子与父母的相处距离),更不局限于对象(仅把孩子作为陪伴关系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父母只是施舍方或牺牲方;或者把自己当成重点指挥官,孩子只是听从方或接收方)。
误区1:陪伴的重点对象完全是小孩一方或父母一方。
重点对象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双方。如果陪伴的重心只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满足,而忽略父母在陪伴过程中的成长,心情以及满足,抑或反之,重心全在父母,而不在孩子,那这段关系就没有步入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阶段。在小麦看来,小孩的闹腾,小孩的无知,父母的崩溃,父母的不耐烦等,是人生常态。
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小孩,在陪伴过程中都很重要,而高质量的陪伴始于父母和孩子都是成长方,都需要彼此理解和宽容,只是这理解和宽容的顺序,到底从父母开始,还是从长大后的孩子开始。
误区2:用大人的眼光强势指导孩子和评价孩子。
大人和小孩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这两个个体正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大人若强行用个人观念去解读并评价小孩,可能会影响了彼此的关系,并阻碍了孩子的成长。陪伴过程里的摩擦,父母首先需要去主动理解和引导,不合适从事情对错说起。任何一段关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对错却是非黑即白的,摩擦也许只是彼此不了解的信号传达,而非大人主观对错的开始,当你主张强调错误的时候,也许你正在犯大错误了。
愿,你终会不再论断和判断孩子,孩子也不以他在家庭外习得的道理知识来论断和判断你,总能彼此理解和谅解。
误区3:用大人的方法和标准强势陪伴和教育孩子。
这里,还是强调大人和小孩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个体处在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的现实和未来也有所别。大人很容易不考虑周全,甚至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因着对孩子的期望,以及自我自信,就用大人的方式和标准去陪伴和教育孩子。比如,孩子打了才有出息,我的出息也是打出来的。小麦想说,倘若你不能掌控世界,改变世界,使当下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往着你经历的年度倒退,就请时常自省,凡事谦卑学习,不强行让孩子活在你过去的世界和过去的年代。
此外,有一个真理是这样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愿,你过去的丰富历史经验,都能结合了当下现实,把握了引导的时机,结合了对孩子的了解,产生了后浪推前浪的影响力。
误区4:大人为了树立权威为了压制,忽视孩子感受。
在陪伴过程中,能够在考虑孩子感受的前提下去树立大人的威信,才能深入孩心。忽视孩童感受,大人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能力等塑造自己的威严,从而压制孩子,这样的威信是短暂的,等孩子翅膀硬了,可能就失效了。可能失效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威信而被破坏的关系,修复起来是一条很漫长的路。
人总是容易有这样的树立威望的冲动,也有情绪爆发的冲动,还有渴慕得到孩子认同的冲动,小麦希望不让这一时的冲动换来的得意得逞,让你忘记了太多,总能记得自我反省,记得自己的失控,记得及时弥补。
误区5:大人为了陪伴而陪伴,把方式当目的,本末倒置。
不少父母知道陪伴和监督非常重要,他们按部就班,开始组织各种游戏,户外活动,把孩子放在身边养,方便随时开启说教教育。他们把陪伴的各种方式,当成了陪伴的目的。陪伴若没有考虑彼此的感受,不是双方的内心互动,只是在走父母流程,僵硬地履行父母职责,这样的陪伴,也许还比不上一次有距离但都彼此走心的电话交流。
也许彼此的走心陪伴,对于某阶段的孩子是困难的,或者对于某特殊时期的父母也是困难的,但双方总要学会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陪伴不只存在于孩子的童年,还存在于你的晚年。陪伴的时间长短难以把控一辈子,陪伴相处的模式却可以由你开始。小麦祝愿你能探索出一个不限时间空间的可持续陪伴模式。
陪伴一重曲:彼此感知彼此了解
在初步陪伴中,父母感知孩子的状态及变化,琢磨并确定家庭的日常经营,孩子也感知父母的状态及变化,索取及习得。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是父母的新开始。
陪伴二重曲:彼此牵绊彼此依存
这个阶段的陪伴,彼此会锁定成长及生活的方向,以及产生更多关系牵绊。父母因着地域文化,环境,观念,经历等营造出一个动态但不一定稳定的家庭氛围。孩子为了融入家庭,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事物,选择性地发展某些个人特质。
陪伴之插曲:自我释怀自我成长
并非所有的父母儿女关系都需要经历这个阶段的陪伴,这个阶段也可长可短:父母认识自己对孩子的过失,放下过去的执念,自我释怀,彼此珍惜。孩子原谅父母过失,放过自己的执念,疗愈自我,彼此珍惜。
陪伴三重曲:互做彼此的避风港
人性是复杂的,小麦认为,并非所有父母与孩子都能共同弹出这陪伴三重曲。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看得到或看不到的现实,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是潜意识里的理想,或者是下一段关系陪伴的执念。这个阶段的父母和孩子,互做了彼此的避风港:孩子成为父母工作生活的重要成员和动力,而父母成为了孩子融入世界的精神与物质支柱。
关注小麦,解锁更多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