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心系列”文化美育节目《丹青中国心》落笔“人间”圆满收官。当期节目由主持人沈涛,与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宋画全集》副主编金晓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盛天晔等多位嘉宾带大家走进两宋时期风俗画作,于“烟火人间”处品味人生喜乐与处世智慧。
自播出以来,节目凭借从宋史书画到烟火人间的叙事逻辑、融合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表达、追求极致的匠心态度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等22家权威主流媒体发文肯定,称其“消弭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距离感”;浙江团省委、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浙江传媒学院等行业机构助力传播;还有五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以及多位文艺界人士的倾情“读画”。截止目前,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7亿,累计收获全网热搜13个。
匠心复刻呈现宋代盛景
情境带入感受亘古智慧
行脚僧、手鼓乐师、打斗竹马、打更老者、蒙古族人……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内,“人间”以一场由29位小朋友还原的“百子戏”拉开了序幕。为了营造沉浸式的“读画”氛围,节目还借用宋代的词牌、曲牌名“耍孩儿”、“清平乐”、“满朝欢”将本期画作分类归置,通过“读画团”的解析与镜头的“凝视”,将其清澈美好的童年之乐、汗水浇灌的乡野之乐、市井欢腾的城郭之乐逐一呈现。
不仅如此,节目通过情境式的带入方式,对画中诸多细节进行了复刻。《秋庭戏婴图》里的“推枣磨儿”,让嘉宾们在互动游戏里体验了一把重返童年的快乐;《货郎图》里的“货郎车”,在浙江卫视主持人池长庚的现场“带货”中展现了何为包罗万象;《宋代人物图》里的“自画像”,在知名演员姜超、郑中玉的趣味演绎下让大家领略了看似糊涂实则通透的东方智慧。
其实,节目一直在“复刻”中找寻与大众的共情点。如首期“造极”,浙江传媒学院师生以一支还原《华灯侍宴图》的舞蹈点亮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如第二期“天地”,痛仰乐队化身为《春宴图》乐官在宋画里唱《西湖》,相关话题一举摘得微博同城热搜;如本期开场的“百子戏”,为了将《百子图》中宋代美好的生活气息准确地传递给观众,节目团队更是积一月之功,查询史料、考证妆面与服饰,最后在现场嘉宾的泪光点点中收获了最好的反馈。
让宋画超越时空回到“人间”
让宋韵“流动”起来活在当下
宋画中那些被时光定格了的美好印记,正在与当下的碰撞中绘制出新的图景。如青年插画师武引筱以宋画为灵感创作的绘本;数字绘景师陈永虎运用“皴法”绘制电影《新神榜:杨戬》中的远山;民艺研究发起人张书雁将自己挖掘中国各地区民间手工艺的工作比作“现代货郎”;国风博主陈喜悦与团队耗时180天再现宋代货郎车;漆器艺术家郭雷将宋画家具器物中的人格之美运用到设计等等。
节目中这群在“读画”中汲取灵感的“听画团”成员,让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正在以各种创新的方式让宋画走进日常。与此同时,无论是“丹青阁开放麦”路演活动还是“西湖天幕”打卡活动,无论是“宋韵今辉”云看展还是系列短视频的推出,节目也正以年轻态的融合传播建立起与大众的“链接”。就如节目嘉宾赵冬梅所说,“历史需要通过一些媒介和方式进入到现实中去,这个历史才会真正地被现在的人所接纳”。
最后全季节目在耄耋乐工陈彼得的弹唱中进入尾声,“造极”“天地”“人间”中所展呈的《宋画全集》藏品悉数呈现,宛若“画林”出现在了灯火阑珊处。从“妙墨”到“丹青”,从“全民提笔”到“带动读画”,不变的是那颗汇聚数千年华夏文明仍与当下同频共情的“中国心”。如今,这趟“丹青”之旅虽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相信将有更多人走进宋画,走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