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付出体力所需要的空间在急剧压缩,以“静止不动”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慢性疾病低龄化以及青少年幼儿肥胖、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等问题,这场由科技发展带来的慢性病形势严峻。

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孩童时期的体育行为至关重要,3~6岁学龄前期是身体发育和各种活动能力基本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个体的运动行为和运动经历,关系到大肌肉动作基本动作框架建立和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

而动作技能的形成必须透过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经验中所习得,由于此阶段幼儿尚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其活动行为需要家长来引导与决定,因此早期幼儿的动作发展与家庭环境的支持密不可分。

一、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特征

对幼儿大肌肉动作测试结果统计处理,从总体技能发展特征、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以及总体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分析,从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两个维度,探讨家庭环境与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在家主要日常活动对大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

对测试的各动作项目按照TGMD-3量表中规定的评分细则进行评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各项动作技能得分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均值与满分之间的比值等,了解动作发展测试所得的各个具体动作和整体动作技能发展的得分情况。

二、幼儿移动技能发展特征

由下表数据分析可知,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测试移动动作技能的测评结果中,每个动作分别有各自的衡量标准,均值反应各年龄层幼儿总体水平,平均值和满分比可衡量各个动作技能的发展情况,比值越高说明幼儿的动作完成度越好,代表着幼儿对动作的熟练度越高,反之则说明掌握较差。

由下表可知3-6岁幼儿对跑步和侧滑步两项动作的掌握情况较好,总体平均分与满分比值分别是0.72与0.76。分析原因跑是移动技能中幼儿最先开始掌握的动作,幼儿2岁左右的就可以跑了,只是动作掌握得还不熟练,经过几年的练习,到五六岁时基本上可以熟练掌握了。

侧滑步动作得分率较高,据相关研究显示,滑步动作似乎是以跑为前提的,缺乏经验的滑步练习者,经常会把动作演变为跑,更加说明,滑步是以跑步为基础前提的,而滑步的技能也从两岁左右开始发展,3-6幼儿侧滑步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和节奏感有了一定的发展。

而单脚跳0.44和跑跳步0.42得分率较低,分析原因,单脚跳动作主要测试幼儿用一只脚跳跃有限距离的能力,是一个对腿部力量、时机选择、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身体弹跳技能,对于幼儿而言,由于脚小,单腿提供的发力支持和落地缓冲都较小,于3-6岁幼儿而言此动作难度系数较高故掌握情况较差。

跑跳步是一种有节奏的两步式技能,是两个动作序列的结合,是移动动作技能中最复杂的一项,因为他需要在重心转移到另一条腿前,用同一条腿去执行两种技巧,是最后发展的一项移动技能,只有当幼儿具备足够的动态平衡感和腿部力量以及用两只脚进行单脚跳的足够经验时才能更好地完成此动作。

从整体来看,3-6岁幼儿移动技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动作掌握仍不熟练,需要得到适当的锻炼。

(3-6岁)幼儿移动技能发展情况分析(N=228)

三、幼儿操控技能发展特征

通过下表对比各动作技能得分,发现幼儿个体之间具有一定水平差异。操控技能整体平均分与满分比的比值都相对较小,反映出受试者对动作的掌握情况较差,幼儿整体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所有的操控技能测试项目中,双手接球和踢固定球的测试得分效果较好。总体平均分与满分比之间的比值达到0.60与0.59。

(3-6岁)幼儿操控技能发展情况分析(N=228)

通过对比各动作技能从上述各表整体的动作得分中可以发现,各项动作得分跨度很大。说明测试幼儿各项动作技能发展不平衡,大肌肉动作水平发展参差不齐。

其中3岁与4岁被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总分的平均分与满分比分别是0.29和0.39,5岁与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总分的平均分与满分比均为0.57,说明(3-6岁)年龄层的幼儿大肌肉动作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肌肉动作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3-6岁)幼儿总体操控技能的平均分与满分比是0.44,而移动技能的总体平均分与满分比分别是0.57,操控技能比移动技能要低0.12,反映出被测试幼儿对操控技能的掌握比移动技能略显困难。

移动动作中的总体平均分与满分比与动作总体相比得分要高0.07,分析得出幼儿大肌肉动作中对移动动作的掌握较熟练,且移动技能更容易掌握,分析原因早期的幼儿对于此类操控技能的接触和学练机会较低,没有得到与此类动作相对应的训练。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基本上都是以走跑跳为主要的运动内容,对操控类运动项目比较陌生,同时,幼儿动作发展的过程中,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先于小肌肉群动作。

相比多由下肢完成的移动技能而言,操控技能主要由上肢完成属于更精细的、小肌肉群动作,精细的、上肢的肌肉群相比下肢肌肉群,发展较晚动作掌握情况较差。

总体分析,操控类项目的难度系数本身就比移动项目难,相对于移动动作的发展难度要大,幼儿很难做到熟练掌握,操控技能相对3-6岁幼儿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家长和老师应当引起重视,莫错过动作发展的敏感期。

三、幼儿移动技能未呈现显著地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分组变量,各项目动作得分作为检查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结果如下表所示,(3-6岁)年龄段,各年龄层幼儿,在移动动作技能发展各子项目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但跑跳步动作在总体上存在男女性别差异(P<0.05),女生在跑跳步项目上,展现了较大的优势,从3岁开始直到6岁,女生一直在跑跳步上表现优于男童,原因可能是女生的协调性相对男生要好一点。

而在涉及跑、跳动作的跑步、跳远中,男生展现了优势,原因与男生性格较之女生更加活泼好动与平日运动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从移动技能得分来看低龄时期,男生的表现较优于女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在5岁时就发生了逆转,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考究,综合整个移动动作测试中,得出男女之间无性别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莫月红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6岁)幼儿移动技能的性别差异分析(N=228)

四、幼儿操控技能未呈现显著地性别差异

据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从下表可以看出,此阶段幼儿操控技能未见明显性别差异(P>0.05),反映出在(3-6岁)的男生、女生在操控技能方面各有所长。

(3-6岁)幼儿操控技能的性别差异分析(N=228)

五、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年龄差异

由下图可知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每个动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发展且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但不同的动作发展的幅度和速率在不同年龄却存在差别。

本文采用临近年龄分析年龄差异,下表中呈现了存在年龄差异的动作项目分析,由表可知,在踢固定球项目中,4岁幼儿动作表现明显优于3岁幼儿且有显著差异,P<0.01。

说明3-4岁期间(36-48个月),幼儿踢固定球动作技能发展速率较快,而4岁与5岁幼儿相比,除了双手接球外,其余动作都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4-5岁各项动作技能的发展都有显著的变化,根据60%男女幼儿达到基本动作技术水平的不同阶段的对应年龄图,可知4岁与5岁之间很多技能项目发展相差一个水平阶段,这也给我们家长与幼儿园区老师启示。

4-5岁阶段是多项动作技能发展的敏感期,此阶段要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多提供发展相应运动技能的活动与练习引导,让孩子能在适当的时间得到相应的发展。

3-6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得分均值趋势图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年龄差异分析

六、学龄前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总体趋势

由下图可知,从男生、女生各项动作技能总体得分线性趋势来看,各类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动作表现以及得分也有所提高,但动作技能均值得分并没有按照我所设想的随年龄的增长而直线增加。

可以看到3岁到5岁得分与动作表现有上升,其中4岁到5幼儿的技能得分增长较快,线性趋势线较陡,说明4-5岁的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速率较快,但5岁到6岁却出现不升反降的反转趋势,说明不同的年龄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幅度和速率不同。

有的动作在某个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而有的动作的发展却增长缓慢,说明不同的年龄段幼儿对动作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作储备、成熟机制对于动作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5至6岁幼儿不升反降的原因可能是幼儿面临升小学的压力,因此老师和家长更注重孩子智力的发展文化课进度的跟进,导致测试对象在这5-6岁阶段缺少合适或充足的技能学练时间和机会,致使出现动作技能发展不熟练、迟缓或缺陷,此外可明显看出在3-6岁各年龄层段位幼儿移动作技能总分上均表现较好于操控技能。

(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趋势图

总结

在探究各项运动技能年龄差异时发现,4岁幼儿与5岁幼儿相比,除双手接球动作外,各项目动作均有显著差异,说明4-5岁期间,各项目动作技能发展较快,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应注意,多给孩子提供发展各项技能的活动空间与练习机会.

此外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在跑步、投掷等需要手脚协调的动作中,存在上下肢协调性较差,身体稳定控制问题不足、腰腹和腿部力量不足,方向感、空间感和距离感较差等问题。

需要家长以及幼儿体育老师注意,在平时游戏活动中注意发展幼儿上下肢、双侧协调配合共同发展,以及提高幼儿对方向、空间、距离感的把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举报/反馈

橘子说文

17获赞 1.5万粉丝
每天分享各种娱乐,喜欢的点点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