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

在《AI未来进行式》人类刹车计划这个故事中,有这么一句话:罗宾对泽维尔了解得越多,越是萌发出某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心理。就像在蛛网中心挣扎的飞虫,竟然对蜘蛛产生了同情心一样。

这里,罗宾明明知道泽维尔在追捕她,但是基于某种特殊的心理,她对他了解得越多,越是对他升起一股若有似无的同情心。并且接受了泽维尔的邀请,决定去赴这场“鸿门宴”。这种心理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我们常常在其他书中也读到过,但是大部分时候几乎都是一晃而过,没有更加深入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甚至很多人连这是个什么病症都说不清楚。这就是典型的“囫囵吞枣式读书”,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下,根本没有仔细品味,当然也就感受不到人参果的美味。

  • 概念: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叫斯德哥尔摩效应、人质效应、人质综合征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罕见而特殊的心理现象,仅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才可能发生。这种症状主要是指受害者在受到不良的待遇或是对所处的环境感到恐惧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施害者产生一种比较特殊的正向的情感,比如同情、认可、甚至协助施害者,继而对施害者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和信任度。

  • 思考一:AI会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大脑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有人真的会像歌曲里唱的那样:“我爱你就像那飞蛾扑向火。”在这一点上,AI会自叹弗如:人类怎么会这么愚蠢!

这也许就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人类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成分。对于AI来说,理智是第一位的,逻辑是第一位的,它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分析,它永远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人类,则经常纠缠于理智和情感之间,有些人理智战胜情感,有些人情感感化理智,最终形成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局面。

  • 思考二: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在《AI未来进行式》人类刹车计划这个故事中,罗宾帮助臭名昭著的犯罪集团一次又一次躲过欧洲打击网络犯罪中心(EC3)的追查,正常情况下,泽维尔作为EC3的高级探员,是猫,而罗宾则是鼠。但是罗宾通过互联网对泽维尔进行了几乎全部的透视后,对他产生了一种同情,或者说是信任,最终选择同意协助泽维尔办案。

这是小说和影视剧里常有的情景。那么,现实中,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职场新人L遇到一个非常粗暴的上司Z,工作中,Z常常安排L做一些她不愿意干的事,甚至胁迫L做有违商业道德和法律的事,并且告诉她这是为了公司发展。在长期遭受这样不良待遇的环境里,L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是的,她很有可能会离职,但是也不排除因为时间长了(或者说是被控制久了),她反而觉得Z很有魄力和魅力,内心的情愫早已变得朦胧不清,并且已经不自觉地倾向他。

想一想,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理论上,生活中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特别对于情感比较脆弱、喜欢依赖他人、容易产生共情的人,更有几率产生这种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思考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是要良性互动。

在正常的人际关系中,人们讲究投桃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但是,也有些时候,人际关系会陷入冷战和敌对状态,我吃你一枪,你挨我一炮,进入死循环,让人不堪其烦。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通过这种反向方式与对方建立新的联系,或许有助于缓解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正如哈萨克斯坦格言:“有时候,为了赢,你必须先输。”其实,这是一种双赢。

二是要关怀信任。

这种症状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有一些人,他们的心灵曾经受到过创伤,也许他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否定、自我责备、焦虑恐惧等反应。他们固然需要专业治疗,但也需要身边的人更多的关怀、肯定和信任。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人类要和谐共处,就要尽量减少暴力、虐待等不良的负面事件,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让未来变得更美好,毕竟,AI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内心。

三是要善于学习。

在阅读中,遇到新的知识点,或者疑惑处,一定要停下来,深入去学习研究,把知识点弄懂,把疑惑消除,这样,信息才能转化为知识。不一定要追求快,一定要读得懂。只有先把书读厚了,才有条件把书读薄。比如我们读到人类刹车计划这个故事的时候,通过学习,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对我们以后的阅读、生活也会有帮助。

#热AI生活季#

更多精彩分享:

经典短句|自信篇:我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一万雄兵
“长尾理论”告诉你:不求速胜,但求慢赢
经典短句|自律篇: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经典短句|景物篇: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经典短句|友谊类:约着见一面,能使前后几天都沾光,变成好日子


- END -

原创文 | 一典读书

图 | 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

一典读书

1.9万获赞 1833粉丝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