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茂伦云:“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桓茂伦即晋朝权臣桓温的父亲桓彝。他这句话是评说诸裒的。
诸裒是东晋人,年轻时便显露峥嵘,但他有个特点,一切事务都处理得非常漂亮,但就是不爱说话,为人十分谨慎。谢安素来推重他,常常说:“褚裒虽然不说话,但是四时之气全都具备了。”何谓四时之气?一年四季的气象,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同在朝廷为官,桓彝比褚裒大很多,想必对褚裒也观察很久,对此,他评价说:“褚裒是有皮里《春秋》,对时事世人的评价,虽不宣之于口,心里却是非分明。”
为何是《春秋》而不是其他?《春秋》是鲁国史书,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们认为《春秋》一书用字考究,每一字都必寓褒贬,因此把行文曲折但是暗含褒贬的文字称作“春秋笔法”。
褚裒原在郗鉴部下做参军,他的女儿嫁给晋明帝司马绍的嫡次子司马岳。司马岳即位后,为康帝,褚裒一跃成为国丈。待康帝驾崩,褚裒的外孙即位,女儿蒜子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褚裒又被提拔为侍中、卫将军、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褚裒为官清正,从不假公济私。但外戚的身份让他如坐针毡,深怕别人说他专权,几次要求调离京城,“陛下宜委诚宰辅,一遵先帝任贤之道,虚己受成,坦平心于天下,无宜内示私亲之举,朝野失望,所损岂少!”说得十分坦荡,最终如愿出镇京口。
永和初年,朝廷又征召褚裒,录尚书事。褚裒坚辞不受,请求返回封地,朝野上下都敬服他。朝廷又任命他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褚裒坚决不接受开府。
在军功上,褚裒曾进军彭城,收复怀泗、黄河以南地区。但也有失败之处,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发生的代陂之战,他用人不当,致使伤亡过半,为此他忧愤致死,时年四十七岁。
桓彝评价褚裒的这件事,《晋书》里说得更为详细,“裒少有简贵之风,与京兆杜乂俱有盛名,冠于中兴。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晋书》里说的是“皮里春秋”,时人也是这么说的。但几十年后,到了晋简文帝时代,因为他的母亲郑后名阿春,为避讳,这个词便改为“皮里阳秋”。当时凡带“春”字的,基本都以“阳”字易之,如地名中的富春曰富阳,宜春曰宜阳。《春秋》虽是古书,也不可避免地改为《阳秋》。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皮里阳秋”的来历。只是时移世易,这个词的词义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它不再是将褒贬藏于肚子里,而是将主观评价蕴含于客观叙述之中,外无臧否,内含褒贬。
55
【汉语中有52万个词语,我们常用的有一两万,而其中源自江苏的占有相当大比重。从一个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出发,寻根溯源,可以抵达词语背后的江苏历史,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pp“微史记”频道、“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上共同开辟“典说江苏”专栏,深入挖掘那些沉睡的江苏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校对 陶善工
举报/反馈

扬子晚报

338万获赞 31.9万粉丝
江苏省级报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