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我们拼命追逐着快乐?却反倒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我们努力追求着幸福?却反倒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
这些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当下这个充满欲望和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疲于奔命,但是大家的内心里,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安定。
反而时常会有一种莫名的紧迫感,仿佛自己一旦停下脚步,就会被整个世界远远的抛在身后。
今天我们古籍篇要介绍的,就是道家眼中的人生真相。
这几天我一直在读庄子,其中有一篇名为让王的文章,让我对当下这个时代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或许能够让大家发现一些之前未曾察觉过的真相。从而换一种态度,来面对这个让自己时常感到无所适从的现实世界。
我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即便没有崇高的地位也不会因此惭愧。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觉醒了先天意识的缘故,所以不需要借助外物,也能够安然自得存活于天地之间。
然而与这些人相比,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芸芸众生,却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我们对生命的满足感,需要建立在诸多物质条件之上。譬如美味可口的食物,光鲜亮丽的衣着,以及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车子,和装修豪华的住所。
拥有这些物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别人的眼前,凸显出我们自身的身份价值和地位,从而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这些价值观,似乎已经被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所公认。
但是问题就在于,被大家所公认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拼命的追逐名利财富地位,就一定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吗?
或者说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就一定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吗?难道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这一生所追求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吗?
2016年12月底,马云在参加一档韩国节目时,主持人问了他这样一句话:
“你可曾反问过自己,活到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吗?”
马云先摇了摇头,然后陷入深思,最后他眼泛泪光,哽咽地说:
“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建阿里巴巴。我没料到这会改变我的一生,我本来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却变成了这么大的企业。 如果有来生,我不会再做这样的生意,我希望有机会到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在那里平静度日,我不想谈论商业,不想工作。”
或许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曾经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的马老师,居然会如此评价自己的人生。
此外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富豪活得不快乐。
这些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证明,每个人都在与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抛开那些有钱人不谈,即便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也在面临着相似的境遇。
由于生意或者工作太忙,而导致另一半的抱怨,感情逐渐疏离。以及对子女成长的忽略,使孩子心存不满,甚至是怨恨。亦或是父母重病时,自己不能守在身边,有些人甚至连老人的最后一面都没来得及见上。
我们明明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和亲人过得更加快乐,可结果非但没能让彼此得到幸福和快乐,反而酿就了最终的不幸。
其实仔细思考起来,这样的现象应该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反也者道之动也。
世界上的一切,总是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对于某些事情越是执着,结果就往往越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背离了大道的规则,或者说,我们所追求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反的。
大道的方向是让我们回归生命的根本,而人们却走向了虚幻的欲望。而这一切的根由,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陷入在迷茫的后天意识当中。
如何让世人重新回归大道的本真?怎样才能找到人生最初的方向?
《庄子让王》一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与魏国正在争夺两国交界处的一块土地。为此,韩国的国君一连几天都愁眉不展。
就在这时,一个叫做华子的人听闻此事,于是前来拜见。
见面之后,他向着韩王问道:
如果现在有一块能够号令天下的令牌摆在您的面前,只要拿在手中就可以统治整个天下。
但前提是拿到这块令牌的人,必须砍下自己的一条手臂,那么大王您是否愿意呢?
韩王听闻之后,迅速一口回绝。
华子点头说:
可见在您看来,自己的两只手臂,显然要比天下更为重要,而人的生命,显然又比两只手臂更加贵重。
然而与整个天下相比,小小一个韩国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可是跟整个韩国相比,您与魏国交界处的那一点土地,显然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您又何苦为了那不值一提的弹丸之地,来耗损自己的心神,伤害自己的生命呢?
这样的做法,不就等同于拿着价值连城的隋侯之珠,去打飞在天空中的麻雀吗?如此行径,耗损的东西实在过于贵重,而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又实在是微不足道!
如果天底下要真有这样的人,那么他必然会受到世人的讥笑。其实华子的这番论述,就已经为我们道出了整个人生的真谛。人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让生命得到更加优质的体验。
但如果自己的所作所为,非但无益于生命,反而还会反过来损害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那就显然已经背离了原来的初衷。只是大多数人并不能及时的醒悟,因此,就会在迷途中越陷越深。而这也正是人道与天道最大的区别。
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道的根本是规则的运转,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多余的就应当被舍弃,有需求的也会自然得到弥补。
而人道的本质却是欲望的博弈,有欲望就会有执着,有执着就会有偏差。而一旦有了偏差,就会出现某些极端。譬如对财富的贪得无厌,对名誉的过分渴望,这些都会让一个人原本的天性变得扭曲,从而忘记自己真正追求的目标。
拥有名誉和金钱,本来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可到头来,自己却变成了这些外物的傀儡,被名声支配,被财富拖累。没有的时候想要拥有,拥有了之后又害怕失去,一生都活在忧愁和痛苦之中,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修养心志的人能够忘却形骸,调养身形的人能够忘却利禄,得道的人能够忘却心机与才智。
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道理,韩王虽然理解,但却苦于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因此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于是又向华子请教。
华子回应说:
不能约束自己的感情,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伤害。
而一个不能自己管束自己的人,又要勉强地管束自己,这就是对生命的双重损伤。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全,又如何能够保全整个天下的芸芸众生呢?所以说,只有忘却天下而无所作为的人,方才可以把统治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他。只有忽略世俗名利不去刻意追求的人,才能通达人生最高层次的真谛。
昔日舜想把天下让给他的朋友北人无择,可北人无择却认为,舜本在历山之麓从事农耕,却一心想着攀附权贵,用智巧谋取天下。
如今,又用世俗名利来玷污自己,实在让他无法接受,于是便跳入名叫清泠的深渊而死去。
商汤在打败桀王之后,也曾想把天下让给卞随。
卞随推辞说:
君上讨伐夏桀时曾经跟我商量,必定是把我看作凶残的人;战胜桀王之后想要禅让天下给我,必定是把我看作贪婪的人。
我生活在天下大乱的年代,而且不明大道的人两次用他的丑行来玷污我,看来这世界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处,于是便跳入椆水而死去。
然而这里所说的死去,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而是代表着一种追求大道的修行境界,这种境界便是庄子书中曾经提到的吾丧我。
我们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之所以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是因为有一个叫做自我的意识存在。我们总是会说,我想要怎样,我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其实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根本不存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结果。你所追求的结果,不过是变化过程当中的,某一个转瞬即逝的状态。
把一个短暂的状态当成永恒的结果,显然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幻觉,而自我意识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幻觉。
所以庄子才会提出吾丧我的境界,意思就是让我们消除掉内心当中的那个自我,也就是我们在视频前半部分所提到的后天意识。
所谓后天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那些固化的观念。正是由于这些固化观念的存在,才让我们对某些事物产生了过分的执着,而忘记了生命存在的最终意义,其实就是体检自身的存在。
但是只可惜,人们却往往陷入了后天的自我意识当中,为了体验某种虚幻的感觉,甚至不惜消耗自身的生命。
正如张志顺道长所说:要想人不死,首先死个人。
庄子书中所描绘的北人无择之死,就是道家对待人生的最高境界——凡心死而道心生!
凡心,就是沉迷欲望的自我,而道心,才是能够体验人生真相的先天真我。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里,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灵魂清零。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我们的确要给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格式化的清理。
假如说人的生命就像是一台计算机,如果想要正常运行,必然需要写入程序。但如果把程序写的太满,占满了所有的储存空间,那么这台计算机就会变得卡顿,甚至是无法运行。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删减,而最有效的删减方式,无疑就是格式化。
这个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所谓的执着,痛苦,焦虑,都只是一些虚幻的痕迹,只在一念之间就能消除。而我们真正想要拥有的东西,其实一直都不曾失去,只是被一些东西给掩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