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深刻阐释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三个有利于”,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为我们理解数字经济发展作用和定位指明方向。总书记在《求是》刊发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中进一步指出,“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深刻领悟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地位、作用的论述,必须要进一步剖析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演进规律和内在发展逻辑,找准发力路径,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迭代升级的强大动能和经济实现倍增发展的关键作用。
一、深刻理解数字经济的“倍增效应”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集大成者,是新生产力的集中呈现。从古至今,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是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从农业经济时期的人力为主,到工业经济时期的蒸汽、电力主导,再到信息经济时期的算力为王,以数据和算力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代表着未来经济方向和智能文明的发展水平。
数据、算力、算法是构成数字经济的三大关键要素,也决定着数字经济的倍增能力。从作用机理来看,数据的倍增带来要素投入的增加,算力、算法的倍增提升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数据、算力和算法的融合加速数字经济产出,进而发挥了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突出表现在:
一是数据维度的倍增。随着数据产生、采集、存储等技术的进步,全球数据总量每年呈现出惊人的增长。人类社会过去十年的数据增长量可能比过去几千年所积累的数据总和还要多。根据IDC分析,全球数据圈的信息量到2025年将增加到175ZB,7年时间增长430%左右。
二是算力维度的倍增。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投入算力建设,在摩尔定律推动下,算力以每18个月计算性能增加一倍的速度在快速前进。根据IDC数据,2025年全球算力整体规模将达3300EFlops,2020-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4%。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20万标准机架,平均上架率超过55%;算力总规模超过140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30%,算力规模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三是经济产出维度的倍增。从全球来看,数字经济增速远高于经济整体增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12-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实际增加值年均增长6.3%,远高于GDP整体增速。2012-2021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5.9%,高于同期GDP增速9个百分点左右。
二、准确把握数字经济驱动倍增发展的内在逻辑
数字经济驱动倍增发展有三条清晰的逻辑主线:
一是以数据算力突破实现产出转换“加速”,带动效率变革。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具有可复制、非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各类数据的融通、算力技术的改进,对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带动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大幅提升各类要素投入产出转换效率,极大带动研发创新、制造、交通、医药、零售、能源、农业等领域运行和产出效率。
二是以数字技术迭代实现创新“赋能”,催生动力变革。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为代表,数字技术正在进入快速突破和集成应用加速期,直接催生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无人驾驶、数字人等一大批新的数字经济业态。ChatGPT 1.0到GPT4.0模型训练参数由1.17亿个增至3000亿个,几个月的时间增长了2500多倍,每时每刻都在持续加速迭代之中。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华为的“盘古NLP模型”、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智源研究院的“悟道2.0”等等,数字技术的集成突破正在形成新一轮发展驱动力。
三是以数字赋能融合实现产业“蝶变”,加速质量变革。习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技术通过行业和城市的融合应用,正在加速传统产业领域的数智化蝶变,衍生出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衍生出新兴的业态或新模式,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248家,工业APP数量近30万个;全国35家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8500万台套,累计服务企业936万家次;5G应用案例数超过5万个,极大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
三、牢牢把握数字经济驱动倍增发展的关键路径
要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突破迭代,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筑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新优势。
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落实科技自立自强部署要求,面向经济社会数字化实际需求,健全完善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坚持应用牵引、体系推进,强化基础研究,走在科技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形成产业新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前沿,鼓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研发机构深度合作,支持组建产学研一体化参与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算力芯片、传感器、工业物联网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核心技术攻坚突破,夯实数字产业化发展根基。
二是发挥有效投资引导优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高度认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对于推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发挥我国政府有效投资关键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区域布局不均衡、赋能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进一步推动5G网络、新型算力设施、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能力。
三是发挥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激活数据要素转化价值,培育做大数字经济新业态。贯彻落实国务院“数据二十条”文件要求,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优势,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市场体系建设等制度,明确数据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规则规范,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政府侧要坚持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打造良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环境,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发挥公共数据在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中的基础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市场侧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内生治理机制,推动企业数据确权授权,鼓励企业“用数赋能”“逐数兴业”,形成更多具有爆发性、成长性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四是发挥应用场景丰富优势,加速数实融合发展,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要把握实体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加快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上云用数赋智”进程,加速数字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围绕城市、民生、社会等领域需求,不断拓展城市场景、消费场景、园区场景、社区场景,实现数据、技术、场景、应用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技术和服务企业,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作者:刘博涵 北京市第64期中青一班学员 所在单位:丰台区科技信息化局 指导教师:陆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