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7世纪,英格兰探险队探索北极的过程与收获——1615年,在托马斯·史密斯爵士、达德利·迪格斯爵士和约翰·沃斯滕霍姆的筹措下,探险队于3月15日出发,沿英格兰西南部向西北方向行驶。
5月6日,巴芬一行到达格陵兰岛东海岸的法韦尔角。探险队所到之处皆是冰川,其海拔高达200英尺,历时长达17天。
在南风盛行的情况下,船只向南漂移,探险队被迫向戴维斯海峡行进。他们一行经过决议岛后辗转到巴顿岛,发现该岛的南部航道宽16里格,北航道最窄的地方仅8英里。
他们在此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并用刀子、床单和柜子等物品交换了一些鲸翅。
随后在东南风的影响下,探险队经哈德逊海峡来到了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索尔兹伯里岛及福克斯半岛南部的米尔岛。
7月4日,巴芬一行来到福克斯海峡,宽120英寻,5日,我们在海峡北部,约80英寻,在北风的影响下,我们到达海峡南部,宽110英寻。
我们越往北走,冰层越来越厚,水越浅,因此,我们的指挥官决定向东行驶。在西北风的影响下,探险队在诺丁汉岛遇到坚冰的阻挡。
根据潮汐方向判断北方存在通道,并将6里格外的海角命名为舒适角,位于北纬65°,他们继续行驶10-12里格后,发现航道受阻,陆地由西向四周延伸。
因此,巴芬判定西部不存在通道,并将该岛南部海角命名为海马角。由于逆风肆虐,探险队在诺丁汉岛逗留至27日,在这里将货船装满必需品,船队便返航。
在经过格陵兰岛的迪格斯角后,船队沿戴维斯海峡,经爱尔兰的克莱尔角,最终于9月7日到达英国的普利茅斯海港,结束了1615年的北极航行。
威廉·巴芬探险队的北极航行始于丰厚奖励的刺激,探险队虽然未能获得成功,但考察了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区,在亨利·哈德逊的成果上,将探索范围深入到巴芬岛的西南部地区。
如诺丁汉岛、福克斯海峡南部,成为第一个绕巴芬岛航行的探险家,因此该岛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通过对哈德逊湾和哈德逊海峡之间的检查,发现了海马角、米尔岛等地区,这扩张了英国的地理范围。
此外,巴芬通过对潮汐流向的观察发表了个人观点,“他认为决议岛地区潮汐源于戴维斯海峡,因此决议岛不存在航道;如果存在通道,那可能来自戴维斯海峡的上游”。
在该观点的影响下,英国伦敦商人公司很快便开始了下一场的探险活动。
1616年3月底,威廉·巴芬与达德利·迪格斯爵士和约翰·沃斯滕霍尔姆船长等人,乘坐“发现”号从格雷夫森德起航,沿波兰向格陵兰岛行驶。
20日,船队到达科金湾,继续向北行驶,到达格陵兰岛西南部的迪斯科北部的兔子岛,巴芬在靠近努尔萨克的怀加特北岸停靠,在此观测得知潮汐朝向来源于南部。
他们停靠几日后,便向北行驶,到达戴维斯地最北部的桑德森海峡,在坚冰的阻挡下,北进进程十分缓慢。
在北纬72°45′的妇女岛,探险队与土著进行了商品交换,用铁制工具交换了海豹皮,转而向巴芬群岛行驶。
直到15日,42人乘坐独木舟,他们带来海豹皮和海豹骨等物品,巴芬用铁制品、玻璃珠等物品与之交换。
同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北方拥有更加丰富的海豹等资源,他们曾四次前往此处,并将那里命名为霍恩湾。
威廉·巴芬探险队经过达德利·迪格斯爵士岬角、进入桑德斯岛后,发现了该岛有两个入口。
在南下途中发现了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沃斯滕霍尔姆海峡和鲸湾,抵达当时北极航行的最北点,即北纬78°。
随后,探险队又发现了詹姆斯·史密斯海峡、卡里斯群岛、阿尔德曼·琼斯海峡等地区。经过考察发现,鲸湾和沃斯滕霍尔姆海峡拥有极其丰富的渔业资源,如海豹、鲸鱼等。
因此,鲸湾后来遂发展成为英国捕渔和捕鲸的重要港口,为英国的捕渔业的发展带来市场供给。
7月12日,探险队在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海峡遇上了大冰架被迫向东行驶,到达坎伯兰湾,因此,此次北极的探险活动宣告结束。
在对格陵兰岛海岸线的考察后,探险队最终于8月30日早晨,在杜尔港抛锚。巴芬报告说:“戴维斯海峡只是一个海湾”。
从巴芬给约翰·沃尔斯滕霍姆爵士的信得知:“戴维斯海峡以北不存在西北航道”。
同时,他为约翰·戴维斯进行辩护,宣称如果戴维斯在桑德森海峡停靠,那他也会发现潮汐流向哈德逊海峡和纽芬兰。
此外,在鲸湾、史密斯海峡和斯滕霍尔姆海峡等地都拥有鲸鱼等渔业资源,这为英国的捕鲸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总之,海外帝国的竞争是英国寻找西北航路的目的,打破西班牙帝国的商路垄断成为英国寻找通往东方海路的原动力,从而使得西北航路的探险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打击之后,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热情仍然不灭。
威廉·巴芬的五次北上航行,巴芬认为戴维斯海峡北部没有西北航道的错误判断,使得探险队错失西北航道。但他成功发现并以他名字命名的巴芬岛、巴芬湾和巴芬岛等地区。
他成为首位环绕巴芬岛航行的探险家,仔细考察了戴维斯海峡及哈德逊海峡等地区,还绘制了巴芬湾一带较为精确的航海图,这为英国探险家的北极航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地图。
巴芬在1616年的探险活动中航行至北纬78°地区,深入极地冰海区域,是当时北方探险活动所达到的最北点,该记录直至1853年才被打破,成为当时的不朽神话。
早在16世纪,英国便开始跨洋航行,企图在大西洋和太平之间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马丁·弗罗比舍、约翰·戴维斯、托马斯·巴顿、罗伯特·拜洛特、威廉·巴芬、托马斯·詹姆斯和卢克·福克斯等人深入北部海域探险。
他们对哈德逊湾的海岸线进行了全面考察,完成了对哈德逊湾、巴芬岛及福克斯半岛的考察,并将哈德逊湾地区的海岸线详细地绘制在地图上。
这为后世的北极探险家指明了方向,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跨洋航行阶段,通过不同线路的探索活动,基本奠定了北美大陆的基本轮廓。
在16世纪的英国,托马斯·巴顿考察了安大略省地区,成功发现了丘吉尔河河口、南安普敦岛。威廉·巴芬和罗伯特·拜洛特船长考察了南安普顿岛北岸和梅尔维尔半岛南岸地区。
发现了格陵兰岛的迪斯科岛、梅尔维尔湾及巴芬湾,琼斯海峡、德文岛、兰开斯特海峡、及巴芬岛的东北部。
直至17世纪30年代,英国已完成了对格陵兰岛西部及北美大陆沿岸的哈德逊湾地区的考察,这些航海活动的进行,为英国进一步考察西北航路奠定了基础。
此外,英国通过海上探索,开辟了多条到达北美地区的西北航路。这些航路后来成为英国在北美地区构建贸易网络的重要路线。
至此,英国对西北航路的热情退却,探索也断断续续,虽然17-18世纪的英国也曾探索西北航路,但此时英国的目光聚焦于北美资源的开发和掠夺。
重心也由海外探索转到殖民掠夺中。因此,英国对西北航路的探索则降为其次。直至19世纪,英国才重燃对西北航路的希望。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其一,对外战争不断。在海洋霸权的刺激下,英国的发展与对外扩张紧密联系。
在英西战争后,英国海军击溃无敌舰队,成为海洋霸主,而老牌的法国及后起之秀的荷兰等国仍是英国称霸海洋的竞争对手。因此,连连征战促使海外探索的进程变缓。
其二,海外探索的目的发生变化。17世纪,海外探索范围深入到中国、美洲等地区,英国通过海外探索,开辟了多条北美航线。在霸权的作用下,西、葡不再对英国造成威胁。
因此,英国将重心转移到海外贸易和殖民中,商业发展成为英国该时期的首要目标。
其三、损失过大。截止17世纪,自然环境仍是海外探险的一大难题,而在科学技术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探险队无法完成破冰行动,从而形成了对自然的畏惧。
同时,因路途遥远,在北极地区越冬极为常见,从而坏血病和严酷天气对探险队造成巨大威胁,人员损失过重。此外,北极地区高寒,行程远,物资耗费大,且西北航路暂不具有高效的商业价值。因此,西北航路的探索活动暂时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