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外卖运营师、捏脸师、宠物代喂养、农村无人机驾驶员、艺术疗愈师……近几年,新经济、新业态催生出了不少新兴职业。
这些灵活性、自由度较高的新职业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这些新职业到底“新”在哪?从业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如何?新职业折射了怎样的社会新需求?
“五一”小长假期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探寻身边的新兴职业,记录当下从业者职业生活中的喜悦与困惑。
记者 孔雨童
艺术是什么?墙上的一幅画,流动的一段旋律?很多人没意识到,艺术也可以是一种治愈手段。
诞生于上个世纪中期的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形式,疫情三年后,在我国众多社会领域中呈现出需求热潮。
艺术生的折返跑
有一盒水彩、若干油画棒,几张白纸,疗愈师曹晨就可以给来访者搭建一个探索自我、修复情绪的空间。
1987年出生、原本是传统美术生的曹晨,属于在“艺术”道路上拐了个弯,进入的这一领域。
高考那年,他的专业课成绩排在心仪的中国美院前几名。但阴差阳错,文化课几分之差让他去了一所综合性大学。
进入大学后,本已受挫的曹晨发现自己进入了新的评价体系,一向引以为傲的应试能力——“画得像”并不能帮他很好地理解艺术。画画开始让他痛苦和恐惧。
“再也不搞艺术,毕业就跑路。”曹晨下定决心。但快毕业时,一位在医院精神科工作的长辈告诉他,在国外,有将艺术和心理结合的专业,或许可以往这个方向走走。
国内那时还没有类似的专业,他听从建议去了浙江理工大学读艺术类研究生。在校期间,跟随朱守信教授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同时,还师从心理学教授骆宏博士和沈宣元博士学习心理咨询技术。
一次,骆宏博士要出版一本心理学书籍,找曹晨画插图。画着画着,曹晨越发感受到作为非语言的图形、形象化的事物与心理学的融合性。他决定在“艺术表达+心理咨询”这条路上认真走下去。
国内关于艺术疗愈类的文献不多,他只能在实践中多摸索。在考国家心理咨询师期间,曹晨还有机会参与精神科医院、民政局调解处的学习和实践。
2016年,研究生毕业的曹晨进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老师。他在学校开设了“艺术心理学”、“艺术心理疗愈”等课程,正式开始了艺术疗愈职业教育的工作,同时也成为彼时国内为数不多的“艺术疗愈师”。
让内心“走出来”的通道
什么是艺术疗愈?
看电影、听音乐能舒缓、排解情绪,画画、弹琴过后会心情愉悦。然而,这些行为一般情况下只是被动的,在曹晨的认知里,艺术疗愈就是主动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
曹晨曾遇到过一位女大学生,因为长期抑郁被家长推荐到他这里。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曹晨就找来各种材料让她描绘“自己最向往的东西”。
前后来了几次,女孩拼贴出一个童年外婆住的老房子,破旧的墙壁,屋里有很多电线。“我印象很深她专门找来棉麻布,跟我说外婆的衣服就是这样的。”把连接自己情感的东西都放在纸上“创作”的过程中,女孩也慢慢跟曹晨讲出一直以来的心结:原来她自小被外婆带大,外婆去世时她却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赶回去见到她最后一面,这成为她心头的“淤血”。
“其实她创作的过程也在进行自我对话,这种分享也是把淤血一点点放出来,边排解边建立正向的叙事建构,最后她自己会意识到,许多人生的遗憾不可避免,并不是自己的错。”
来了曹晨这几次后,女孩的家长告诉他,她的精神状态确实有好转,学习生活也恢复正常了。
在这个空间里,画画、拼贴或是任意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帮助疗愈师和来访者快速建立信任关系。“有的人他讲不出来,他有羞耻心。”曹晨说,但许多艺术创作可以透露心底的秘密,当疗愈师洞察到这些,来访者发现“有人懂我”,会逐渐放下戒心,关系快速“破冰”。
在一些亲子关系中,通过语言让成年人发现自身的问题也很难,但“艺术”有时可以。
曾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儿子来咨询。母亲自述孩子总是不听话,但每当小男孩说话表达总是被她打断。
曹晨拿来一张纸,让母亲和孩子同在这张纸上画圆圈。过程中他发现,母亲画的圆非常大,好像要占据周围所有的空间,而孩子画的非常小,且从来不和母亲的圆接近,越画越远。
通过这幅画,曹晨让母亲明白了她和儿子之间的问题。“虽然并不是绝对,但多数时候,这个圆会是性格、关系的投射。画面、线条等看似隐性的东西中实际藏着一个人人际关系、自我冲突的密码,疗愈师可以帮助来访者作出全面的‘自我调查’,找出症结所在。”
在当代,除了主要的绘画和视觉艺术,艺术疗愈所使用的手段已非常广泛,音乐、舞蹈、面具涂鸦、角色扮演……甚至目前已有了AI创作,“可以边描述边画,图片表达的信息会更丰富。”曹晨说。
艺术疗愈“热”
艺术疗愈在国外作为医疗服务,已经存在发展了几十年,但在我国此前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并于近期迎来了一个发展期。
“民众‘疗愈’意识有了一个觉醒。”曹晨说,他能感受到大众越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灵”。整个大健康领域,不只医疗机构,包括社区、艺术展览馆、康养机构、幼儿托育、茶室等纷纷开始“摄入”艺术疗愈的概念。
2021年,中央美院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艺术疗愈”类(艺术治疗)本科专业。曹晨所在的浙江,省教育厅开始允许申请艺术疗愈类的全省师资培训项目;2022年起,曹晨开始在每年两次的全省教师培训中讲授“艺术心理疗愈”课程。
曹晨在舟山一所高校分享艺术疗愈课程
来听课的不仅有各地的美术、音乐、心理老师,还有语文、数学等各科老师。大家即使一开始不懂,也都非常兴趣。“他们都想学习一些非语言类的技巧,用于教学实践中。”曹晨说。
在曹晨看来,目前国内有三类“艺术疗愈师”,一类是国内外学习“艺术疗愈”类(艺术治疗,疗愈艺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学院派,一类是中央美院专业毕业生或地方院校艺术疗愈方向的研究者,还有一类“像精神科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高校老师,大家日常在做各类的实践的属于“第三类”实践派。
曹晨和许多非专业毕业,出身“艺术”或“心理”的疗愈师属于第二类“探索派”。
2022年,曹晨和一批“日常做各类疗愈探索研究的精神科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高校老师” 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参与到众多帮助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特殊人群的公益活动中来。
除了公益活动,向大众科普“艺术疗愈”也成为曹晨和同伴们的责任。2022年下半年,曹晨开设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2023年,他还将参与浙江展览馆2023年“与爱同行 以美愈心”艺术展,公开讲授艺术疗愈。
在曹晨看来,除了作为“心理咨询”类的服务,在大健康产业中,艺术疗愈还可以融入各类职业,成为一种服务技能。他所在的宁波卫生职业学院,每年都有一批接受过“艺术疗愈”职业技能培训的各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
“真诚最为重要”
“艺术疗愈师当然不是万能的。”
一个案例能不能成功,受助者的价值观、疗愈师的能力等多种因素都有很大影响,“比如价值观冲突太大,肯定就不适合做。”曹晨说。与此同时,受助者“是否懂得艺术”反而不是那么重要。“艺术没有门槛,需要的只是你去自由表达。”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艺术疗愈师?在曹晨看来,相比较很多人最关注的“技术”,真正起到作用的还是疗愈师本人的阅历、生命厚度和认知高度。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些婚姻类的咨询就不太能做好。对于疗愈师来说,跟自己年龄阅历相差太大的也可能不适合,比如太老或太小。”曹晨说,即使是现在,在接待不同的来访者时,他也会进行一个评估,不适合自己的会推荐给不同的同事,他们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有人擅长“婚恋关系”,有人擅长“亲子关系”;团队中有医生,就比较适合做病患类;而曹晨因为长期跟学生打交道,更适合成长性、职业教育类问题。
但无论如何,真诚最为重要。曹晨说,曾经在他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技术“无所不能”的时候,跟来访者交流时也会有意无意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其实现在突破了这个执念,会发现真情实感地去交流和共情,真的特别重要。
做“中国式”艺术疗愈
2023年春天,曹晨参与了杭州电视台“特殊儿童艺术疗愈”的一个公益活动。他带着孩子们来到一个菜园,拾捡石块、树叶、泥土进行创作,在石块上画画。
特殊学校孩子们的作品
看着孩子们五花八门但各有精彩的作品,曹晨忽然想起大学时困扰了他整个大学生涯的那个问题。“艺术不只是画得像,它应当自由,自然界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
今年,是曹晨在“艺术疗愈”这条路上探索前进的第十年。十年前那个投身艺术,又在这一专业中迷茫沉沦,甚至“不会画画了”的年轻人,终于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找到了新的自由,新的路。不通往设计图纸、美术馆,却通往更多抚慰和治愈。
未来,他想“说好更多中国式艺术疗愈的故事”。
“虽然现代的艺术疗愈、艺术治疗是西方建立的概念,但艺术疗愈我们自古就有了。”
曹晨说,像古琴最早是用来治病的,而帝王也会在寝室里挂一些描绘山川盛景、自然风物的画来调理心情,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中,有许多可以艺术形式可以成为当代人所用,他想和更多人一起,找到这些疗愈心灵的良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