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小康,厕所算一桩

乡村振兴,“厕所革命”要进行到底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中国厕所“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周代,厕所被称为“井溷”。古时对厕所的重视,起于秦汉,盛于唐宋。秦汉时,厕所分蹲、坐两式,区分男女,并有隔断。汉代尤为重视隐私和使用的方便,并增添了通风设计。唐朝专设“司厕”的官员。进入宋朝,汴梁等大都市的公厕已具行业性质,有专人管理。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20世纪80年代,推动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20世纪90年代,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2018年02月23日,全国厕所革命工作现场会暨厕所革命培训班在河北正定召开。2019年5月30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会30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7月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2022年9月2日上午,全国政协围绕农村改厕问题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会议。

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推进,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相继在农村地区普及,取得积极进展,地方也推出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具体措施,最大程度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但个别地区的厕改流于形式,止于数字,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群众饱受改厕困扰。有的厕改了,从此就没有用过,便池质量不过关,建设标准不一、档次低,冲水和污水处理是个困难,后期服务和处理跟不上,造成表面文章做足,实用效果极低。部分地区完成的是村里的指标,却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反倒给生活添堵,如,出现了半吊子的“尬厕”——没墙、没顶,只有个蹲便器,成为极其突兀的“风景”。有的不考虑实际,常年常住人口20来户,却修建了八九十个蹲坑,户均四五个。

“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一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需要我们继续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摸排整治提升,扩大厕所革命成果。

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厕所革命”。遵循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等原则,根据不同村落和村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厕所模式进行改(扩)建。

二是系统化推进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同步建设。加强培育和规范农村改厕管护市场,将农村地下管网项目工程与厕所改造工程统一规划设计,改造升级化粪池和净水槽技术工艺等。

三是把农村“厕所革命”延伸到公厕领域。科学布局建好公厕,坚持公厕建设与管理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使厕所管理精细化。多措并举引导农民参与公厕建设与管理,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如厕习惯。

四是强化“厕所革命”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着力解决农村厕所及配套系统集合的技术瓶颈和管理维护机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增强厕所服务功能,降低运行经济成本。

举报/反馈

三页两语

1220获赞 90粉丝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三农人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