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4月30日电 题:火晶柿子:林中有丹果 压枝一何稠
作者 杨英琦
“食时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鲜红鲜红的肉汁,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在陕西作家陈忠实笔下,令火晶柿子备受青睐的,不只是一个“热烈而又令人富于想象的名字”。
火晶柿子产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其果形瑰丽,皮薄如纸,果肉晶莹透亮、清甜多汁,被当地人称为“一窝蜜”。据悉,自唐太宗在骊山脚下扩建宫室后,将柿引植于此观赏算起,火晶柿子在临潼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
“一棵一棵大到合抱粗的柿树,叶子已经落光掉净了,枝枝丫丫上挂满繁密的柿子,红溜溜或红彤彤的,蔚为壮观,像一片自燃的火树。火晶的名字中的火字大约由此而自然产生。”在陈忠实看来,“火晶”一名的由来显而易见,这也成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色彩。
产自陕西临潼的火晶柿子果形瑰丽、皮薄如纸、清甜多汁,被当地人称作“一窝蜜”。王三合 摄
在祖居的屋院里盖起一幢新房后,陈忠实便想栽种一棵“可以收获火晶柿子的柿树”。怀着儿时对柿子甜涩的回忆,他完成了火晶柿子树起根发苗的全过程,也是在这棵树下,伴着对缀满枝丫的“红灯笼”的期待,道尽陕西关中风土人情的《白鹿原》自他笔下诞生。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唐代诗人刘禹锡《咏红柿子》一诗所述,即是对火晶柿子被遗留在树上自成一景的生动描绘。
繁密的火晶柿子挂满树梢,好似一个个火红的灯笼。王三合 摄
除观赏价值外,火晶柿子也常以其他形式“面世”。其中,西安小吃黄桂柿子饼,是火晶柿子最为传统的“美食周边”之一。
当地手艺人介绍,火晶柿子无丝无核,由该品种制成的柿子面糊更为细腻均匀。在柿子面糊中包入黄桂、玫瑰、青红丝等馅料制成柿子饼坯,加以热油烙至两面火色均匀,一块块金黄油润、桂香扑鼻的黄桂柿子饼即可出锅食用。
接过祖辈三代火晶柿子“营生”的任撑柱告诉记者,临潼火晶柿子多为原生态散生栽植,曾因采摘困难而量少名小,较难远销。“如今随着电商的发展、影视文学作品的青睐,这口‘蜜’的名气越来越大,销售渠道也迅速拓宽。”
作为电商经营者,临潼青年张博攀常年收购家乡的火晶柿子销往各地。他表示,火晶柿子的收购者中不乏制作柿子醋、柿子酒以及柿子风味饮品、甜品的商家。自从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火晶柿子随之“出圈”,除了剧中用吸管吸食果肉的诱人吃法外,其自带“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也是各类茶饮、甜点将其作为原材料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目前临潼火晶柿子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当地也在不断延长火晶柿子产业链的同时,打造“采、摘、游”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将火晶柿子“变身”旅游资源。火晶柿子不仅是人们的“口中蜜”,也成了临潼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或许每一个临潼人都看过宋代诗人孔平仲眼中的风景,在家乡柿子树沉甸甸的枝丫上,火晶柿子已然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数代临潼人心里“放不下的营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