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也都在社会中不知不觉接受着他人的影响。
无论是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是为人处事的风格,其背后又都有可以探讨的原因或范式。
社会心理学,就是关注他人如何影响我们,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一门学科。
懂点儿社会心理学知识,能够在纷繁的世界里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幸福、更容易,也更有意义。
有这样一本社会心理学巨著,迄今为止已在世界范围内更新10版,赢得很多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喜爱。
这就是美国艾略特.阿伦森作为主要作者撰写的《社会心理学》。阿伦森是当今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也是心理学家中唯一获得过美国心理学会杰出写作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研究奖的人。另外两位作者蒂莫西·D. 威尔逊和塞缪尔·R.萨默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也同样很有建树。
这本著作,内容全面、系统性强,语言生动、叙述清晰,案例丰富、翔实,配套习题针对性强,拥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优点。
01 一个人未来的样子可以预测吗?
一个人的未来真的可以预测吗?或许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是不少人特别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书的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与此相关的概念,叫自证预言,是指人们对他人的预期会影响其对待他人的方式,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进而使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比如,如果你认为身边一个熟人特别不好相处,见面就想躲着走,那么你对这个人的这种期待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你对他的态度和行为。你会尽量避开与他相处,努力做到与他没有任何交集。个人的这种疏离和冷漠的表现,也会反过来影响对方,对方在这样的相处方式下自然也热情不起来。正所谓力量总是双向的,任何的相处也都有一定的磁场,于是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下来,对方真的成了那种不好相处的人。
这个理论在自我成长、人际交往和育儿等方面都给我们很多启发。如果我们对自己有好的期待,相信自己可以在某一方面有所成绩和进步,这种引导会暗中给我们力量,让我们自己慢慢向这个形象靠近。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给予人正向的期待,即使他现在身处低谷,遭遇逆境,那么人生也会慢慢好转。对于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期待他勤奋、自信,并让他接受到我们的期待信息,孩子也会逐渐向这个方向成长。
当然一个人未来能成为的模样,会受到环境、际遇和自身条件等很多方面的影响。但自证预言的理论,为我们揭示了期待对自己和他人影响的重要性。
愿我们能有一份善意,用美好的期待为自己和他人送去一缕曙光,也愿我们在逆境里,用智慧辨识他人的叵测,给自己力量和勇气。
02 帮助不喜欢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海蒂.格兰曾说,人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喜欢帮助别人。
如何让不喜欢我们的人对我们有好感,比起我们费尽心思去讨好,创造机会让他们帮助我们,会更加有效。而人天生愿意助人的特点也会有助于这一策略取得成功。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就曾用这种方式把一位敌人变成了朋友。
富兰克林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会议任职期间,一直被一位议员的政治反对和敌意困扰。为了改善这个局面,他并没有对这位议员卑躬屈膝地表示敬意,而是说服这位议员借给他一本非常珍贵的图书来阅读。
后来,富兰克林把书还给了那位议员,并且对他表示了感谢。
就这样,借助借书这件事,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开始主动与富兰克林搭讪,并且成了富兰克林一生的好友。
为什么不喜欢一个人,对他施以帮助之后,对他的态度就转变了呢?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用认知失调理论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
作者艾略特.阿伦森认为,人们的行为与认知发生冲突时,会感到特别不适,认知失调就出现了。失调很让人痛苦,因为这种认知挑战了我们的自尊,这时人们最有动力去减少它。
上述富兰克林的故事里,议员帮助富兰克林后,自己不喜欢富兰克林的认知与帮助他的行为出现了冲突。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议员在接触中,逐渐改善了对富兰克林的认知,喜欢上了富兰克林,再次达成了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或许在这个案例里,富兰克林的成功不仅是运用了认知失调理论,也与富兰克林的魅力、地位等也有关。
但已有实验证明,帮助一个人后,对这个人的感觉会比对那些没有帮助过的人态度更积极。
如何与不喜欢我们的人相处?认知失调理论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窗口。在相处中,我们的行事风格、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喜好程度。
尽管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但在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有价值的同时,使用认知失调理论,不卑不亢地与人相处,并寻求对方的的帮助,也能为自己创造更为有利的人际交往环境。
03 经常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会有什么结果?
“一个最简单的人际吸引原则是接近性。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得最频繁的人往往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
这是书中提到的接近效应。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一个社区里,被随机安排了一些住户,他们彼此之间都不熟悉。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搬进来的随机住户被要求列出自己最要好的3位朋友,结果65%的朋友是同一栋楼里的住户, 而不是住得较远的其他楼栋的住户。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曝光效应在发生作用:我们越多地暴露在某一种刺激下,就越有可能对其产生好感。
如果一个并不熟悉的人身上没有非常明显的令人讨厌的特征,曝光率越高,他们通常会对我们产生吸引力,我们也会对他们有好感。
要知道,安全感是人一直渴望的需求。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物,会让我们消除陌生带来的恐惧,给我们积极的情绪。
这一曝光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提升对他人的吸引力或更好地判断一个人。
如果我们想要对一个人产生吸引力,也许是工作中的领导、同事,或者是生活中想要认识的朋友,就要创造机会多接触多表现。不管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还是可有可无的交谈,接触多了,只要保证自己不丢分,在曝光效应的作用下,我们就会进入对方的视野,他们也会对我们产生好感。
反过来说,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提高警惕。问一问自己,我们认为某些人优秀,是不是由于曝光效应,因为接触较多而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观念?对另外的人有偏见,是不是由于接触不够多,内心的不安全所导致。
写在后面:
读懂自己,看懂他人,是我们快乐幸福生活的必修课,因为这是人与人交往、交流和沟通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由于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繁杂,这种能力并不容易获得,但也总有路径和方法可以依循。
艾略特.阿伦森作为主要作者撰写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绝对是提升个人幸福指数能力的不错选择。
愿你我都能有幸在这本书里遨游,悦纳自己,体察他人,生活多一些阳光,少一些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