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助力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工作,央广网青海频道联合青海省摄影家协会、青海省文化旅游摄影协会、西宁市摄影家协会等多个专业摄影机构联合推出《镜头里的青海》系列摄影策划专栏,用镜头记录大美青海的自然生态、风土人情和时代印记,并通过央广网的媒体属性,进一步对外展示大美青海的文旅魅力。
央广网西宁4月29日消息(记者张海东)4月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刚刚从冬日里苏醒。不同于江南的烟雨蒙蒙、不同于中原的莺飞燕舞,这里以其独特的景观展现出它高原戈壁的魅力。
在茫崖市花土沟镇莫合尔布鲁克村,有一座著名的网红打卡景区被称为“大地之眼”“恶魔之眼”,它就是茫崖艾肯泉,4月的艾肯泉犹如苏醒的巨眼,周围旷野上的冰雪才逐渐消融,汩汩的泉水从“巨眼”一般的泉眼中翻涌而出,戈壁上春日的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昆仑山的雪。
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巍峨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在这里交汇,形成一个锐角型的独特地貌,嵌入了与之相邻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有千里戈壁、瀚海沙漠,也有草原炊烟、长河落日,更有冰山雪峰、雅丹奇观,在这里大自然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神奇与壮美,它有一个苍凉而博大的名字—茫崖蒙古语意为“额头”,在青海省最西部的这片广阔而布满沟壑的额头上,历史镌刻着它深深的记忆。
艾肯泉被誉为“大地之眼”(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公元前126年,几个仓皇的身影翻过了高耸的嘎斯山口,进入嘎斯草原,沿昆仑山北麓的“羌中道”直奔长安,经历了13年的磨难之后,汉朝博望侯张骞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凿空”壮举,开辟了泽被后世的“丝绸之路”。而以茫崖为咽喉的这条古道,也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丝绸辅道”,在此后两千余年的中西贸易史上,发挥着继往续绝的作用。
1884年,俄国十九世纪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茫崖尕斯地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科学考察,并在考察笔记中准确地描述和记录了艾肯泉的存在,且注明11月4日正午,泉水温度为11.2摄氏度。他在《走向罗布泊》(柴达木南部及西部之行章节)书中是这样记载的:“这以后我们沿着尕斯库勒湖的南岸向前走,在西南五公里外的艾肯泉边宿营,艾肯这个泉名是可怕的意思据向导说,连野兽也害怕这个泉,是绝不喝泉里水的但也说不清为什么这么可怕”巧合的是。
131年后(2015年)也是11月,茫崖市自然观察爱好者王小炯在《走向罗布泊》一书中查阅尕斯地区动植物历史资料时,看到了这段关于艾肯泉的描述,惊呼“这不正是藏在阿拉尔湿地深处的‘热水泉’(本地蒙古族称呼)吗?”于是,艾肯泉被宣传和旅游部门关注,继王小炯发现尕斯盐泉(翡翠镯子)之后,成为茫崖建市后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昆仑山下、阿拉尔草原深处,艾肯泉冬季不结冰、带红色的泉水流径形成了“龙眼凤羽”的形象,被称为“天使之眼”或“恶魔之眼”,她以仙魔的形象出现在广大游客心间。“艾肯”蒙语译为“源头”,“哈龙乌苏”在蒙语里是热水泉的意思。泉水看似清澈,经化验其中矿物质含量高,不能饮用。关于此泉的成因,地质人员分析,地下可能有一条低温暗河,遇到地层断面导致河水旋转而出,形成频率不规则的突涌奇观。在泉周边几十米,还有两个蓝色小泉,其中出名的为“小苹果泉”,如龙冠上的玉珠。艾肯泉久流之处寸草难生,蚊虫绝少,成为家牛羊和野生动物消毒避暑胜地。溪流蜿蜒穿过阿拉尔草原,最终注入天边的尕斯库勒湖。如果把尕斯比作美丽的姑娘,那么艾肯泉水是她的防晒霜。含硫多的溪水流出一层硬壳蟹黄,水中有管状体、甲壳虫等生物,形成了生物链。游客们称这为“茫崖的小黄龙”,加之周边众多的尕斯盐泉,以艾肯泉为中心,为申报“中国的黄石公园”有丰富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如果昆仑山脉的祁曼塔格山是牛郎,爱护着富饶的尕斯陶海,尕斯湖是织女,织着宝蓝的云天,这对痴情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天动地,那么艾肯泉,是他们涌出的相思泪水吧!谁也不知道,这一眼神奇的泉水在“万山之祖,巍巍昆仑”脚下汩汩喷涌了多少年,周武王西巡,汉使张骞、取经的法显,出塞的诗人和守关的古代将士……也许从泉边走过,她炯炯有神、明眸善睐,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华和沧桑,如今目睹“一带一路”的繁荣昌盛。一时说不清,大地之眼什么是红色的?涌泉忽大忽小,与你的心跳灵犀脉动,她是掌握神秘的昆仑山的一把密钥……关于这个泉,有太多太多未解的谜团,也许,答案就在尕斯戈壁烈烈的风中。
航拍艾肯泉及其周边地貌(央广网记者张海东摄)
(来源:央广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