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各地旅游业迎来“春暖花开”,红色主题游更是成为参观者们的首选,不少爱国主义党性教育红色场所迎来“红色之旅”热潮。
在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克家故居,来自各地及周边县市区的不少市民以及各界人士前来游玩学习。“自春节假期以来,全国各地来参观的党员干部、高校专家学者、居民群众络绎不绝,每天达到3000多人次。”臧克家故居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王少红说。
臧克家故居位于省级美丽村居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是诸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具有较高的保护、教育和展示价值。同时,臧克家爱国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了龙都街道文化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臧克家的著名诗句,就写在故居外面的院墙上。
据悉,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臧家庄,200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被誉为“农民诗人”。在八十余年创作生涯中,他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展,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就曾引用了臧克家先生《老黄牛》诗句中的“不用扬鞭自奋蹄”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立功新时代,这也是对臧克家先生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2009年投资修复了臧克家故居,总占地4700平方米,为单层四合院,青砖灰瓦清式建筑风格,其中故居建筑面积为1799平方米(“1799”寓意臧克家先生17岁离开故乡,99岁魂归故里),这也成为了了解“世纪诗翁”臧克家成长历史的最佳去处,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共同谱写臧克家爱国主义思想新时代篇章,助推龙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臧克家故居自2009年建成投用以来,累计接待各地各类参观活动1200余场次,累计接待人数达260万余人。
沐浴着四月的暖阳,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各地游客、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故居参观学习,有组团来的、有零散来的,有市民朋友、有党员干部、也有专家学者,切实让臧克家故居迎来了参观学习热潮。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参观人员徒步走过故居广场,来到故居大门前,开启了参观学习之旅。
“各位领导、游客朋友们……我们看到的大门上方‘臧克家故居’匾额由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的,据说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绝笔,原稿现存于北京季羡林纪念馆。”故居讲解员王少红边介绍着匾额大字的由来,边引导参观人群进入故居。
在故居各展室,大家亲身参观了室内的图片、资料以及臧克家的生活用品,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相关情况介绍,并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画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详细了解了这位世纪诗翁的生平事迹,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家学渊源的深厚、家风传承的精髓、诗歌创作的灿烂以及个人品行的高洁,同时也对龙都街道在发掘、保护、利用名人故居资源以及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所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语文课本中的《老马》脍炙人口,就像是臧氏精神,在朗朗读书声中,一代一代承继发扬,清脆又酣畅。
交谈中,龙都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张红梅说:“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故居配套服务设施、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坚持把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工作作为街道宣传工作的重心来抓,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臧克家故居,以臧克家先生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心,积极创新思路,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内容,突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题,扎实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对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较好地发挥了宣传思想工作对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融媒记者:张泽青
通讯员:徐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