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中国人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 “延续香火”等鼓励人们生育的观念,子孙满堂是中国过去的理想家庭,没有生育就是绝后,往往还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蔑视和嘲讽!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家庭的干预减少,家庭被认为是个人私事!私生活的权利受到尊重,法律,道德和社会舆论对个人婚姻,家庭生活,生儿育女的干预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是行政单位不再也无权干预个人私事。由此,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生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家庭生育有了新的理解,

当然 ,这里面还有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妇女的家庭地位提高及妇女的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方面的因素。家庭“保障”功能社会化,“防老”不一定靠“养儿”。家庭作为社会,具有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养儿防老”。尤其在中国传统家庭中, 人的一生就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年老体衰时,唯有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儿育女对父母来说是为自己“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随着社会的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疾病,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推出,家庭的保障功能逐步由社会来承担,家庭中子女已不再是“防老”和“养老”的唯一保障了。

对于“丁克”家庭的社会学分析“丁克”家庭作为一种家庭模式存在,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数量呈上升趋势,它使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结构日渐多样化。“丁克”家庭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家庭功能观念有所转变。一方面,“丁克”家族有利于缓解人口负担过重所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资源、生存空间、就业机会等。另一方面,人们在接受的同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有人认为不生育有悖于人类正常繁衍的自然规律,“不育文化”的无限扩展,对人类正常的繁殖生息是不利的。

“丁克”家庭这种生活方式使许多都市女性摆脱了女性被固化了的生儿育女的命运。同时,“丁克”家庭少了亲子关系这一羁绊,使家务劳动大大减少,使当今中国女性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为争取较高的社会地位创造条件。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近年的统计报告表明,北京家庭中有10%的夫妇结婚5年以上仍然选择丁克,而上海占12·4%,深圳占11·8%。我们所看到的丁克家庭的幸福,来源于他们本身的心境、素养和阶段,而不仅仅是因为选择了丁克而已。

王尔德曾经说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说了这么多大家有啥看法

举报/反馈

ccc659小岩

192获赞 4粉丝
你那么骄傲,为何不脱光炫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