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画是用画的形式反映佛经的思想和内容,是敦煌壁画的主体内容。
敦煌石窟现存壁画总计约五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经变画。经变画包括尊像画、故事画和巨幅变相图三种方式,人们习惯上只将第三种称经变画,而将前两种按其形式称尊像画或故事画,所以,大家通常所听到的经变画是指巨幅变相图,实际上三种形式的壁画都是经变画。
尊像画是指佛教尊神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罗汉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佛教经典中所记载的,一般都是独立出现在窟壁上。其中最多的是按各种《佛名经》所绘制的“贤劫千佛”图,在敦煌石窟早期和前期的洞窟中,一般窟顶和四壁都绘千佛,其量数以千计,因之人们通常将佛教石窟称为“千佛洞”(一千个佛洞或有一千个佛的洞);弟子像主要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菩萨有十天菩萨及十地菩萨,为数众多;天王为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力士或曰金刚,仅二身;天王和力士都是佛教的护法神;罗汉则为得道信徒,也是佛弟子,有十八罗汉和七十二罗汉。
故事画是指表现佛教典籍所记各类故事或故事情节的画面,主要有本生故事、本行故事、因缘故事(以上三种又合称本缘故事)、戒律故事以及佛教史传故事等。本生故事是指释迦牟尼生前累世修行的故事;本行故事是指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又称佛传故事;因缘故事是释迦牟尼以因果报应之说度化众生的故事;戒律故事讲述佛教徒守戒和犯戒的故事;史传故事是指佛教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及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一般都带有佛教的神秘色彩,但透过这一点,我们仍然可以理解它惩恶扬善、启迪智慧的两大主题。至于故事画的表现形式,有长卷边环画式、主题与情节结合式、单幅主题情节式等等。
大幅变相图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画面,它的构图形式是以佛说法图为中心,四周绘各经所述内容或故事情节,还有一些在说法图之外利用屏风画或其他形式描绘佛经内容和故事情节。以说法图为中心的大幅变相图始于隋、盛于唐,一般绘于窟内四壁,也有少量连窟顶四坡也绘;唐代前期以前一般为一壁一幅,唐中期以后一壁都在二三幅以上,以至于一些大窟之中绘二十多种大幅变相图。
必须一提的是,大幅变相图中有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生产画面,诸如农作、畜牧、各种手工业、商旅、军事、文化教育、民俗风情等,从庞大的场面到每一个人物的活动,甚至具体的细节和面部表情,都描绘得十分清晰和生动,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珍贵形象资料。大幅经变图中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城镇、民居、草庵、花园、陵墓等建筑画,同作为建筑实物的石窟一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建筑历史的宝库。
装饰图案是敦煌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敦煌石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石窟建筑装饰图案,包括藻井、人字坡、平棋、垂幔、飞天、天宫凭栏、窟檐内外、佛龛龛楣、佛床佛坛、洞窟地面花砖等。其中藻井图案是敦煌图案的代表和精品,藻井位于窟顶正中心,图案种类繁多,有莲花藻井、团花藻井、斗四方井套叠藻井、莲花飞天藻井、三兔莲花藻井、灵鸟莲花藻井、交杵莲花藻井、云头团花藻井、葡萄石榴藻井、茶花藻井、团龙藻井等;人字坡是石窟中的仿木构建筑装饰,位于窟顶前部,图案种类有天人莲花、莲花灵鸟、西蕃莲枝以及仿椽上的金红纹等;平棋图案用以装饰中心柱式窟顶的平顶和帐形佛龛的平顶,图案种类有斗四方井套叠、棋格团花、雁鸟团花等;垂幔是石窟中纺织物帷幔的装饰图案,绘于窟内四壁上端或藻井四周,由幔、带、璎珞、彩玲等组成;著名的飞天壁画在许多石窟中也起到装饰图案的作用,画在窟顶周围或藻井周围,使整个洞窟给人一种飘飞的感觉;天官凭栏图案也是绘于窟内四壁上部的伎乐天宫前所设凭栏,类似今天的阳台栏墙式的图案;绘在木构窟檐内外上的图案有花草树木、珍禽异兽、龙凤天神、人物故事等,给人以雕梁画栋的效果;绘于佛龛龛楣上的圆拱形图案,有忍冬伎乐、忍冬禽鸟、化生童子等形式;装饰佛床佛坛的主要是壶门图案,有天人动物、花卉、宝珠、火焰等;铺地花砖一般为正方形,图案为模制浮雕莲花、石榴、火焰人物、动物等。通过这些图案的装饰,使石窟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各类装饰图案中的纹式纹样,在表现佛教的高尚和圣洁方面都有一定的象征喻意。
头光、项光、背光图案,是装饰佛塑像的图案,象征佛身之灵光,纹样以火焰纹最多,还有连珠纹、双凤衔花等。另外,一些佛弟子、菩萨的塑像、画像也有头光和项光。
边饰图案,用于连接和分隔各部分壁画,有忍冬、卷草、石榴卷草、灵鸟石榴卷草、百花蔓花草、云气、连珠、方胜、回纹、彩帛以及山水树木等纹样。
服饰图案是指石窟中所有塑像和壁画人物服装上的彩绘纹饰,无窟不有,数量巨丰,种类繁多,不胜枚举。
历史人物画在敦煌石窟壁画中所占比例不大,主要分如下两类:
供养人像。供养人是指出资修造石窟的人,分窟主和施主两类:窟主及其家族是所造石窟的主人,而施主是出资协助窟主造窟的人;洞窟建成之后,窟主和施主的像都要绘在壁画上,这就是供养人像。敦煌石窟的窟主和施主,一般都是世居敦煌的家族,他们中间也包括一些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佛教僧侣,也有外地来敦煌做官或过往行人等。在画像旁边的题榜上,还书写有他们各自的官职和身份等。供养人像画最多最大的,并不一定是为建窟出资但作为当然施主的地方官宦们。敦煌石窟的供养人画像及题记,是一部人物画史,也是敦煌历史上的人物活动的记录,具有十分珍贵的人文社会价值。
历史人物出行图。在敦煌石窟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四个九、十世纪的洞窟出现过,一般在一个洞窟内绘相对的夫妇出行图,用来纪念这些人的历史功绩,炫耀这些人的荣华富贵,而这对夫妇正好是该窟的窟主,又是当时当地的最高统治者。出行图在窟内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佛窟的性质,使神圣的佛教宝殿成为世俗人物的纪念堂。但这种改变使这些石窟更具有独特的人文意义,因为这些出行图,如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曹议人夫妇出行图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颇为宏伟、壮观的时代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翻天覆地、荡气回肠的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