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花园村俯瞰图。花园村供图
正值江南好风景。从浙江省东阳市城区往南16公里,便是“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的花园村。
这座曾经“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的小村落如今大变模样,从40多年前人口只有496人,面积仅0.99平方公里,没有公路、没有电、用水困难,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到如今周边18个村先后并入,村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人,2022年该村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5万元。
从贫到富由村变“城”
行走在花园大道上,“中国农村第一城”的招牌映入眼帘;四通八达的主干道上,红绿灯交替变换;以花园集团为核心,生物医药、新材料、红木家具等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昭示着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小城镇。
“这里曾经可不是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幅模样。”已过古稀之年的邵军是土生土长的花园村人,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改革开放前几乎村里所有的人都住在泥墙房中,肚子填不饱,生活靠抓泥鳅、劈柴卖了换钱,到20世纪70年代末村里还没有通电,碾米、用水都要靠邻村。那时候和周边村比,花园村简直是最落后的一个。“哪能想到,如今日子能变这么好。”邵军感慨地说。
为了能够更科学高效地使用村庄土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花园村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来改善村庄整体环境。
“为了搞好旧村改造,村干部召开座谈会,挨家挨户上门做拆建户的思想工作,同时公布各户的原居住面积和可建面积,公开本村的现状图和规划图让大家对照比较。干部们急拆建户所急,满足拆建户所需,如今村民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自来水、电视、网络等配套生活设施齐全,十分方便!”村民王新花说。
如今的花园村坚持走“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从贫到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村到“城”的华丽转型。
2004年10月,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没有基础设施、经济薄弱、矛盾纠纷多的村,并通过产业带动、搭建平台,激发广大村民奋斗创业的热情;2017年3月,花园村党委以更大的责任和担当,又合并了周边9个村。通过两次“一村并九村”,花园村践行“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共富更要共享”的理念,成为了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共同富裕先行村。
村民生活胜市民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浙江省拉开序幕。花园村人敏锐地抓住了腾飞的机遇,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千百年来,进城一直是农村人的梦想,花园村让每个村民梦想成真。”在花园联合党委书记、花园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邵钦祥看来,村与城之间的鸿沟并非不可逾越,差距无非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花园村要以并村为契机,因地制宜打造一座田野上的城市。”邵钦祥向党员干部们提出走就地城市化的想法。
经营性治理作为花园村村域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元素,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有足够宽的全域开发视野,科学规划乡村空间的功能定位,并且按照规划,分阶段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开发。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与城市相比,村域规划前瞻性较弱,且难以统筹成为体系,而花园村“多规合一”为村域谋求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经验。
如何能在花园村形成一套打造“村域小城市”样板?须在已有的改革之上,继续创新。
“花园村突破天花板,要解决钱、地、人的问题。”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邵徐君表示,“尤其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希望能进一步打破城乡人口之间的界限,提升村域小城市的人口集聚吸引力。”
此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看来,花园村“造城”成功,还在于将市场力量发挥到极致。
1986年,邵钦祥当选村党委书记后不断依托花园集团投资,带领村民修路、造房、建市场,着手将花园村打造成一座城。2017年,总投资达7亿元、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花园外国语学校落成,补齐了全村硬件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块拼图。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郧文聚告诉记者:“‘造城’只是乡村振兴的一种体现形式,花园村不仅仅证明了村变城的可能性,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以产业兴旺为前提,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抓手的发展路径。”
如今的花园村,连片别墅、高层住宅,高档剧院、高端学校、会展中心、等级医院、生态公园、大型商场、专业市场、金融机构、特色街道、设施农业、星级酒店、体育广场、文化广场、污水中心、自来水厂、汽车检测中心、老年公寓、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图书馆、游乐园以及幼儿园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花园村三余小区村民单小灿说:“生活在花园村,可以实现读书不出村、看病不出村、工作不出村、购物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办事不出村、旅游不出村等,享受着比城里人还幸福的高品质生活。”去年重阳节领到5000元高龄补贴后,花园村前蔡小区96岁高龄的贾梅香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表示村里福利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生活过得就像蜜一样甜。
产业多元化发展
早饭过后,花园村村民雷清莲如往常一样来到家附近的花园红木家具城,商铺内营业员正在接待来自各地的红木家具采购商。“花园村是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拥有完整的红木家具产业链和产业群,我可以当向导,带大家看看从原材料到家具制作的整个流程。”雷清莲接过话匣子跟采购商这样说。
雷清莲告诉记者:“我从16岁开始接触红木家具,20多年来可以说见证了花园村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2005年以来,花园村通过资源整合、分类开发和产业引导,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搭建平台,没几年,村内就集聚了各种红木家具生产要素;2009年,花园集团以实现创业富民为目的,开始建设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平台,致力做大做强做精红木家具富民产业。如今,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吸引了2300多个品牌进驻,成为了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雷清莲也从曾经只经营一个小门面变成了在红木家具城拥有四个大展位的供货商。
“村里现在没有什么闲人,大家都在努力创业就业,形成了‘人人赚钱忙、家家忙赚钱’的局面。”邵钦祥说,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基础。村民们有了红木家具这一富民产业,都不用为了生计再背井离乡,因此要让红木家具产业一直“红”下去。
目前,花园村人研发推出新零售智慧红木市场、成立中木协花园红木专委会、建起花园红木产业国际物流中心、设立中科公信木材检测中心、开辟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大师艺术作品街等,精心为花园红木全产业链做足提档升级文章。
除了红木家具,花园村还在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工业是基础,要多上高科技项目。”这是花园村在发展中归结出的成功经验。自从维生素D3项目取得成功后,他们就定下一条原则——工业项目非高科技不上。仅2018年,花园集团旗下4家工业企业有19项省级新产品通过鉴定,其中16项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为了让花园村的发展拥有更多广阔前景,今年2月初,花园村还研究决定对柳塘小区和环龙小区进行产业植入,选择率先在“金三角”区块引进家纺产业并打造家纺城。经过多轮实地考察与交流洽谈,目前首批来自江苏南通、浙江金华等地的知名家纺品牌已经签约,还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咨询洽谈。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花园村有今天的建设成就,离不开人才的贡献。2018年10月,花园村发布《关于引进高级人才落户花园村相关政策的通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企业持续创新发展需要发挥人才优势,花园村在引才、聚才、育才等多方面设立优厚的福利政策。2020年初,花园村还发布开放的落户政策,致力吸引更多人共享花园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花园村产业旺了,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都集聚到花园,目前,花园村超过6.5万常住人口,拥有个体工商户3190家,吸引工农中建等7家金融机构进驻。
■中国城市报记者:康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