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独自去甘肃艺术馆看展览,居然遇到惊喜。我看展,先是大观其貌,走马观花,看个大概,有喜欢的再细看。看了半圈,就遇到了老吴。于是,和他结伴观看。
没想到,居然在一个柱子背后,看到陈少亭的作品,真是有些惊喜。这怕是,我在这场展览中最大的收获了。
看着我一脸惊喜。老吴有些茫然,不知,我因何而惊喜。我故作夸张,将他拨到一边,“这都不知道,还好意思说是靖远人?” 老吴是靖远人,在兰州工作了几十年,颇爱靖远文化,推广家乡文化更是不遗余力。于是,和老吴说起陈少亭。
陈少亭名鼎,字少亭,靖远人,陇上篆刻名家。算起来,去世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老吴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这幅作品,四尺八裁尺幅,认认真真地写着八个字:左圖右史,大舍散田,看一眼,就被作品上的那种淡雅和稚拙之气所打动,能感觉出的书写时的认真,一丝不苟,不慌不忙,从容不迫……这种淡雅的书卷气,正是我所需要的。落款也比较简单:集散氏盘字,辛酉秋 少亭,印章为“少亭学篆”。陈少亭一生书法致力于散氏盘,写出了自己风格。同现今把散氏盘写的张牙舞爪的,又是另一种表现。作品大概写于1981年。
如今知道陈少亭名字的人不多了。我最早是听篆刻家薛虎峻说的,大概十年前,我和一位同事去他家,听他讲学篆经历,说到,小时候,在靖远县城上小学,曾受教于陈少亭先生,常到陈先生家里去学。后来,我在乱翻书时,也见到过陈少亭的名字。
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刻过关防。所谓关防,其实,就是比大印小一半的印章。
1933年,榆中诞生了西北抗日义勇军。这是甘宁青特委,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下,在抗日的旗帜下开展武装斗争,决定在靖远组织一支抗日武装,以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农政权。2月,王儒林、李慕愚等十多人在靖远北湾成立了办事处。3月中旬,王儒林任总指挥、李慕愚任政委的西北抗日义勇军在榆中园子岔成立了,随即贴出了盖有“西北抗日义勇军”关防的布告。
王儒林是靖远县糜子滩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靖远一带的名气非常大。有人曾回忆说,义勇军成立的那天,将一面有镰刀斧头图案,写着“西北抗日义勇军”的红旗插在了堡子庄园西北角的墙堡上。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甘肃建立抗日救国的第一面红旗。
人们的抗日热情高涨,还邀请著名篆刻家陈鼎用铁线篆刻了“西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关防”。陈鼎字少亭,为陇上著名篆刻家。
看完展览,又翻了一下书,没有多少陈少亭的资料。简述如下:陈少亭(1913—1998),名鼎,号耕石老人。幼而聪慧,素嗜篆刻,十四岁时即持刀耕石治印,赖以维持生计。精心钻研《石鼓文》、《散氏盘》等,并潜心于甲骨文、金文,广集名家印谱,汲取精华,融会贯通,不拘古制,别出心裁,终于自辟蹊径,技艺卓异,成为陇上篆刻大家。一生所镌名印、诗词印、集句印、纪庆印数千方,均精雕细刻,曾遴选编辑《耕石斋印稿》保存,1984年出版《陈少亭篆刻选》。
还曾看过陈少亭的另两方印章。 中国书协甘肃分会成立时,出了一本小册子 《书法专页》。这本小册子很不起眼,淡绿色的封面,上写“书法”,然后,几个大小不一的副标题,有“专页”、“中国书协甘肃分会 筹备组编印”等字样。其中有有何裕、顾子惠、陈少亭等人的作品。
细读这本三十年前册子,想起一个词,大浪淘沙。三十年前的书坛风云人物,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功德圆满,魂归道山;有人依旧活跃在书坛;有些人作品依旧受人追捧,有些人三十年后,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了;有些人,还被偶尔被人提及。
更多的人,已经被岁月忘记了。数一下,依旧活跃在书坛者,不过六七人。看到名字,能说一声,这人听过的,不过二十余。作品在市场上受追捧的,不过三五人。
三十年时光,记住许多,忘记许多,如今,人们不识陈少亭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