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凉山州昭觉县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退出贫困序列。接续乡村振兴,昭觉县保持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局,以“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目标,积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稳步推进农村改革,让产业发展始终“风生水起”、项目建设始终“如火如荼”、群众生活始终“红红火火”,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
今日昭觉,处处充满着蓬勃生机。立足凉山东部区域中心,昭觉县追赶跨越,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全域共兴”为总抓手,全面融入“一核一区一流域”发展格局,全面推动“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凉山东部产业汇集地,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后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建设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觉新篇章。
聚焦产业园区建设
春赏大樱桃产业园的千亩樱花、夏品九如草莓园的夏草莓、秋观万亩水稻园区的“风吹稻浪”、冬游涪昭园区玻璃温室的智慧农业……走进昭觉县的现代农业园区,个个都是精品、样样都有特点。近年来,在昭觉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围绕特色果蔬,一批批立足昭觉当地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特色产业园区建立起来,辐射带动周边大量村民奔向共同富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立足于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昭觉县提前谋划,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稳粮、优供、增效”的总要求,打造特色农业园区,重点发展果蔬、水果、中药材,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同时,鼓励园区推动三产融合,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昭觉县共建设有1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省级四星级园区1个、州级园区7个、县级园区9个,主要分布在三岔河镇、四开镇、地莫镇、竹核镇、新城镇和特布洛乡,园区总规模达到2.22万亩,主要发展肉牛、高山蔬菜、高山草莓、大樱桃、中药材、苦荞和蓝莓等。
随着一批批园区的建立、发展,园区在辐射带动村民增收方面,成果显著。据统计,2022年1-10月,14个园区为农户提供了6590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0.51亿元。
在百花齐放的园区发展中,昭觉县统筹协调,一体推进,立足全县产业园区分布情况,将有效串联已建成的大樱桃现代农业园区、蔬菜+肉牛种养殖循环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连片总规模突破2万亩,形成园中园、大园套小园抱团发展的田园综合体。
立足于园区发展规划和昭觉县园区建设总体安排,昭觉县全力推进县域内农业园区的申报评级工作,对标国家级、省级和州级园区标准,积极做好辅助配合工作。
作为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涪昭园区,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在发展智慧化蔬菜种植业的同时有序开展养殖场建设,已实现园区内种养循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2022年开工建设的万亩高山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已顺利通过州级农业园区评定。一项项园区的发展成绩彰显了昭觉县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稳抓产业园区发展的实力与决心。
坚守粮食安全底线
如何端稳端牢“饭碗”,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昭觉县主动融入时代大局,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建设水稻农业园区等方面综合发力,保证粮食产量,鼓励开展粮经复合种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昭觉县农业经济稳中有进,一产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速4.2%。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4022亩,粮食总产量117003吨。整治撂荒地5214亩,完成3.6万亩高标准农田主体建设,播种粮食作物41万亩,粮食总产量11.3万吨,四畜出栏62.5万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目前,昭觉万亩水稻园区已正式开始施肥育秧,今年11月将能在昭觉看到稻浪翻涌。在谈及水稻园区的建立所能带来的改变——“能有效调整昭觉当地的产业结构,与当前州上建立‘天府第二粮仓’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对周边村民而言,则能带来更多务工机会。”水稻园区负责人易良贵坚定地说。
在此基础上,2023年,昭觉县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严守耕地红线,持续新建高标准农田,打造粮油产业园与水稻产业园。细化分解,便是全面落实田长制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新增水田3800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1.08万亩以上;大力推进26万亩马铃薯、10万亩苦荞提质增效,开展大豆、油菜、光叶紫花苕等粮油作物1万亩,加快打造百里粮油饲草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带。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昭觉县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努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带领群众昂首阔步奔向幸福新生活。
扛牢粮食责任 端稳“中国饭碗”
昭觉打造万亩高山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
隆隆作响,旋耕机在田间扬起一阵尘土,已撒下的有机肥被翻进深层土壤里,几个包裹严实的农户搬运着袋装有机肥,将其分摊在田地的每一个角落。在昭觉县万亩高山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广阔的田地间,一幅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摒弃了过去传统的牛耕人忙、田拢一个接一个的模式,如今,“大块儿”的高标准水稻田、机械化的耕种流程展现着昭觉县端稳“中国饭碗”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内容被反复提及,四川省以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凉山立足自身优势,力争建立“天府第二粮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昭觉县立足大局、思考谋划,努力建设“昭觉高山仓”,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建“粮”田
筑就“昭觉高山仓”
从昭觉县城出发,经过三湾河往布拖县的方向走,还未到达昭觉县万亩高山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便能看到大片大片经过整理的农田,此时正是春耕时节,田里的水正缓缓流淌。
该处区域的田地由县自然资源局开展的旱改水改造704.39亩,加上县农业农村局指导的田型调整的1469亩构成,农田统一整理完成后交付给园区,由园区负责具体管理和发展。
“最开始当地的农户都不愿意,都只想种自家的几块零零散散的田,我们当时也做了很多工作,给他们讲了改造后土地更加集中、面积也会增大,还能有土地流转的收入、在园区里的务工收入。最终,老百姓都愿意干。”昭觉县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涂荣炜介绍道。
自2021年以来,昭觉县委、县政府统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单位相关项目资金,以建设集先进性、示范性、参与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国家级示范园区”为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农业产业、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夯实水稻园区建设基础,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
在规划中,园区建成后将有效利用高原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优化水稻品质,集中打造四川省首个高山万亩优质水稻园区。再与其他园区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带动万亩种植区发展。目前,园区已通过州级园区评审,今年的目标是争创省级园区。
高山水稻现代农业园区的建成,将有效调整昭觉县的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地块小、人力忙的传统耕种方式,建成科学耕种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其次,还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也能为昭觉县城市建设提供水田指标。
“我们家就在附近这儿,土地也流转出来了,我就在园区当保安,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够一家人日常开销了。”石一日吉介绍道。
村民流转土地每年每亩有800元,日常还能在园区里务工,园区周边四五个村子的不少村民都会来此务工,“干一天活儿有一天的钱,到点就下班,我们是80元一天。离家也近,还能养猪、养鸡,照顾娃,我天天都想来干活。”在园区入口处给绿植浇水的工人阿来依呷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这段时间,整个园区每天能吸纳120人来园务工。
施“粮”技
农旅融合有前景
“我们正在准备育苗工作。昭觉这边的春播一般为4月底到5月初,此时正是培育秧苗的好时节。再有几天,你便能看到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水稻田了。”园区负责人易良贵介绍道。
作为水稻种植方面的行家里手,易良贵一手负责整个园区的建设和耕种。初到昭觉的他便发现了当地农民种植的水稻品种较为“陈旧”,“种子不过关,收成就不好,再加上管理不当,容易得病,整体下来,每亩地的产量大约在三至五百斤,所以我们要选择高产优质的谷种,从根上改变这种劣势。我们到全国各地考察了,发现丽江种植的水稻品种比较适合昭觉的自然气候。”当前,园区选择种植的是丽梗11和丽梗22两个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应高海拔(1800米至2600米)、耐低温的特性,能适应昭觉这边的海拔和春冬降温早的气候,同时,亩产能达到七百至一千斤,实现产量翻番。在革新园区的稻谷种子后,如何科学合理安排农事、抢抓农时也是一个重点。
在谈及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后田地的空置期,易良贵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在5月栽秧、11月收割,剩下的时间我们还是种小麦。虽然小麦不能成熟收割,但结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种植的小麦作为青储饲料,可以卖给养牛场,将效益最大化。”
据介绍,园区全年均科学安排农事,实现耕种到采收到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每年春耕后,这一年便基本不进行大面积翻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水稻收割后进行田间控水,种植小麦时用小麦播种机就能实现播种、翻地、施肥一体化作业。同时引进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强化田间科学管理。
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水稻园区将小麦青储和水稻秸秆卖给涪昭园区的养牛场,同时,购进牛粪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耕种,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探索园区未来的发展之路时,园区准备既大力发展粮食种植,端稳饭碗,也要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站在园区的观景平台上,入目可见的是,修建完备的阳光步道、地标性景观形象和小片的向日葵花田。河边的17个“谷仓”上贴有“昭觉县万亩高山优质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几个大字——这是园区重点打造的“稻田酒店”。“每个谷仓的直径为4米,分上下两层共80平方米,水电都通,能满足家庭、工作团队等的休闲娱乐和工作需求。我们要做到一条龙服务,配备有完善的吃喝玩乐、住宿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留得住游客。”易良贵兴致勃勃地说。
在园区的蓝图中,还可以看到,将沿着小河打造小火车观光路线和农庄、试点开展稻田养鱼50亩、建设烘干中心和技术中心等一系列配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设施设备。“我们还准备结合园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复原利利土司衙门、彝族农耕文化展区等内容,发扬当地特色民族文化。”易良贵指着园区西北角的方向说道。
种养循环蹚出“绿色”致富路
涪昭园区智慧农业显成效
走进昭觉县涪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阳光透过玻璃折射在种类多样的蔬菜上,一排排的苦菊肆意生长,水培种植的玻璃生菜郁郁葱葱,牵着长长藤蔓的巨大南瓜引人惊叹。而在这些繁茂生长的蔬菜中间,一根根管道和多种多样的栽培方式作为开展智慧化管理的“触手”,将玻璃温室的各个区域“串联”起来。规模化、现代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模式下,水肥一体化灌溉、无土栽培、荷兰式栽培、立体栽培等,整个玻璃温室科技值拉满。
涪昭园区的智慧农业发展彰显出昭觉县产业振兴方面的持续努力。随着园区规模的持续扩大,将带动更多群众探索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智慧农业
种出乡村振兴新光景
打开手机上的app,园区的技术总监孟祥永正查看玻璃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我们这个玻璃温室实行智慧化管理,即使我到外地出差了,也可以打开手机上的app,远程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科学规划不同片区蔬菜的定时灌溉等。”孟祥永自信地说。
整个玻璃温室内种植有叶菜、瓜类和番茄等几十个品种的蔬菜。时间正值4月初,各种绿叶菜长势良好,再有一周便到种植瓜类的时间,“长成的南瓜、吊瓜吊在玻璃温室的顶上,视觉效果更好。”孟祥永补充道。
智慧农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农业,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在保证技术支持方面,园区采取引进科技人才及科研院所入园、开展农技培训等措施,现已与重庆市农技总站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在园区内建立“蔬菜、草莓组培实验室”“土壤、农残检测中心”。“我们还与西昌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广东省佛科院等单位达成技术服务支撑合作意向,为园区日常种植经营、科研课题攻关打下坚实基础。”孟祥永介绍道。
2018年6月,涪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落地昭觉县四开镇好谷村、洛且吾村。园区由昭觉县虹谷拉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管理,累计投入2.3亿元,占地5100亩,主要建设有6000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大棚、6000平方米智能育苗大棚及各类附属配套设施,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大棚3200余亩,智能化、机械化露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1000余亩,安装智能农业物联网系统覆盖5000亩、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4700余亩,可存栏1500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个。
在园区农产品的“出产”方面,园区3000平方米的拣选加工车间基本能完成各类型产品的清洗、分拣,农产品拣选初加工率达到100%,而3000平方米的冷藏库则可贮藏农牧产品5000至10000余吨,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
如今,园区按既定规划稳步发展,辐射带动范围也不断扩展。村民每年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在园区里务工,工作稳定且方便照顾家里。
36岁的莫色阿呷是园区的一名育苗工。在园区务工三年的她,已经熟悉了育苗棚里的每一项工作。只见她戴着手套的两只手灵活地在草莓苗盘里来回梳理,摘除其中的黄叶,保留草莓苗主枝。“我就是这附近好谷村的人,每天回家骑个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家了。每个月有2800元的工资,稳定又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能有这种机会,我们全家都高兴得很,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莫色阿呷激动地说。据介绍,莫色阿呷的丈夫每年都到沿海城市打工,而她就在家附近务工,方便照顾两个孩子,平日里养点鸡鸭,还能贴补家用。
类似莫色阿呷这样在园区务工的周边村民还有很多。在脱贫攻坚时期,园区务工优先使用“贫困户”,接续乡村振兴,园区务工依然向脱贫户倾斜,同时,随着园区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增加的用工需求覆盖到了周边更多群众。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累计组织安置点农户入园务工46250余人次,发放工资370余万元,带动人均务工增收20000余元。
此外,个人或者公司可以与园区合作承包蔬菜种植区的大棚,发展蔬菜种植,除去人工、种苗等费用,每亩地的产值可以达到近2万元。
种养循环
绘就绿色产业“振兴图”
沿着园区内修建的道路向着昭觉县城方向前进,在连续的一个个标准化大棚过后便能看到一个欧式的“草场”,上百头西门塔尔牛犊正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草。
每当谈到昭觉的涪昭园区,人人皆知那里的智慧农业,而如今,园区进一步发展起了养殖业,扩展成种养循环的产业园,进一步擦亮智慧农业这块金字招牌。占地490余亩的养殖场,可养殖1500头西门塔尔牛。目前,养殖场存栏800头,准备逐步扩大存栏量。2022年,养殖场的收入达到了800余万元。
“2020年5月,养殖场正式开始开工建设,当年10月便投入使用。之所以选择西门塔尔牛,是因为它‘肯长’,投入的食料和长的肉是成正比的。按照国际标准,1200斤的西门塔尔牛的料肉比能达到一个顶峰,肉质也非常好。”养殖场的负责人何应明介绍道。
当前,养殖场已能实现自主繁育小牛,400余头母牛去年共繁育牛犊230余头,大大加快了整个养殖场的发展步伐。
养殖场规划有青储饲料种植基地,每年种植两季玉米作为青储饲料,配合固定面积的草场,再加上从外地购买的干草,基本能满足牛场的饲料需求。“旁边的万亩水稻园区即将开始种植,秋收后我们便能从那儿购进秸秆,保证饲料充足的同时,能省不少运费,也能帮助水稻园区处理秸秆,一举多得。”何应明讲述着后续的规划。
养殖场当前一共配置了6名技术人员和20名养殖人员,皆是周边的村民。37岁的沙马日古自去年9月正式到牛场来务工,每天就负责给牛喂饲料、打扫圈舍,一个月能拿3000元的工资。“以前都在外省打工,去年因为家里有事就没出去。对比以前,现在在这儿打工的收入更加稳定,工作也轻松不少,更方便我照顾家里。”沙马日古介绍。
当前,养殖场基本实现了与旁边蔬菜种植区的有效良性循环。废弃蔬菜杆、叶等,品相较好的部分可制作为青饲料,用于喂养牛场肉牛,部分烂菜叶集中发酵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二次综合利用还田,综合利用率100%;肉牛养殖场设置粪污无害化处理区,并购置全套处理设备,把养牛场的牛粪和尿液等粪污进行处理后,循环加工生产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区的生产,处置率达到100%。
目前,涪昭园区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目标,不断提高园区项目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高标准、高水平、全方位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后续还将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重点发力,将逐步引进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将产品做出蔬菜什锦、蔬菜干、净菜等深加工产品,并规划建设辐射昭觉县及凉山州东五县的肉牛交易中心,配套日屠宰量100头的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逐步开发牛肉罐头、牛肉干等深加工食品。
文 | 图 俄底科日 吉克依乌 比格科日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霞 纳吉日吉
编辑 | 杨晓琼
责编 |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