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又被称为十六型人格理论。它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心理类型中的相关论述为基础,由美国人凯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 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母女共同整理而来。MBTI通过建立四个两极对立的维度,从注意力方向、认识方式、判断方式、生活方式等四个维度来判断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应对与感受事物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并根据四个维度的组合,确定了十六种不同的人格类型,从而对不同个体具备的人格做出不同的解释。

MBTI测试中,外向型(E)—内向型(I)指标用来衡量人们对环境的反应外向型的人更享受社交活动并更多关注外界;内向型的人则更喜欢独处、喜欢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实感型(S)-直觉型(N)该指标用衡量人们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实感型的人会着眼于当下的事;而直觉型的人会放眼未来,追求未来的可能性和某种预感。思考(T)-情感(F是关于人们如何做决定的思考型的人关注数据、事实和已知信息情感型的人比起逻辑更重视感觉和情绪。判断(J)-感知(P)用来衡量人的世界观及生活模式判断型的人倾向于以结构化的方式认识世界,井然有序地、有条理地计划生活;感知型的人则以非结构化的方式认识世界,以开放、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生活。

十六种性格组合

现代企业常常会在人才选拔、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充分运用人才测评工具,描绘精准的人才画像,为企业提供参考和衡量的依据。职业性格(MBTI)测评在世界五百强中的应用达到了80%,甚至被广泛应用于交友、婚恋、职业咨询及个人成长等领域,在选拔人才方面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除了在社交场合中的使用,如今的MBTI 成为当下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MBTI人格测试的走红,关于这个人格测试表是否具有科学依据的质疑也越发强烈。实际上,MBTI测试的开创者凯瑟琳和伊莎贝尔母女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而MBTI测试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其在信度和效度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其中,信度主要是指测量工具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有近一半以上的人群在隔了几周或一年多后再重新测试,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而效度是指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没有可信的信度,效度也不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人类性格大多复杂多变仅靠道题目来做出准确的判断,着实难以做到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试着去相信MBTI测试的结果,并在社交场自己贴上MBTI的类型标签呢?

这是由于人们总喜欢用简单的方式去解释复杂的事情。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会告诉你,我们是什么类型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做出怎样的倾向与选择,甚至最后还会总结出跟我们同类型的名人,例如一些知名的科学家、演员等等。MBTI为每位测试者提供一个观察、审视自己的视角,去剖析自身的习惯、偏好和待人处事的方式,并且以一种相对积极正向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而人们也大多对这样的评价和判断表示出相信和认可是在星座、塔罗牌等占卜活动中十分常见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通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同时,根据“波丽安娜效应”的解释,人们倾向于认同外界对自己的正面描述。“标签化”能够让社会与他人更快地认识自己,个体也可以借此迅速地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我们在认同测试“标签”的同时,“标签”的描述也会进一步强化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标签”的描述。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说明MBTI 是完全不科学的。在MBTI测试结束后产生的完整性格报告中,有不同人格类型所包含的优势与劣势、浪漫关系、交友方式、亲子关系、工作机会、工作环境偏好等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为参与测试的个人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的视角,也为个体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引导。如果一个心理测试的结果可以带来一些正向反馈和好心情,那么这样的测试也不算没有意义

而且,青年群体在参与MBTI中的实践方式,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二次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使得这场文化参与具有浪漫主义和个人色彩的个性表达。这样的测试,本质上无意在最后得出的各种性格身份之间制定优劣标准,而是释放更多宽容的自由度,使得参与者并不需要担心所选择的身份带来的矛盾,使他们更沉浸在性格身份的多变之中,从而通过对相关文化的积极利用,来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

#心理#
举报/反馈

每天都是HE

803获赞 64粉丝
随便聊聊,一起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