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或曰:富贵荣华,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说:富贵荣华能几时?还有人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或曰:功成名就,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三十功名尘与土。也有人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或曰:名利兼收,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爱名尚利,小人哉,未见仁者而好名利者也。也有人说: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还有人说: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

或曰:生命可贵,能够活着,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还有人说: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或曰:美满的婚姻,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或曰:获得爱情,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若为自由故,生命与爱情,两者皆可抛。

或曰:获得自由,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有人说: 我是自由的,那就是我迷失的原因。也有人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

那么,幸福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幸福的根源或幸福的根本原因处寻找答案。

从中华文化的语境来看,幸福从来都是与善紧密相连的,不幸则是与善的反面即恶紧密相联的。也就是说,善为幸福之源或幸福之因,而恶则是不幸之源或不幸之因。

《易传》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尚书》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荀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陈寿说: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无量寿经》说: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

《增广贤文》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由此可见,善恶与吉凶福祸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善是因,吉吉祥幸福是果;为恶是因,凶祸不幸是果。因此,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迈向为善之道。

《大学》说:圣贤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圣贤之道,即是为善之道。所谓至善,即是善的圆满境界。

圣贤之道,首先在于明明德,即自觉,也就是觉悟明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

从善即是利人,利人即是利己,助人为乐,斯为真乐。故在自己明明德之后,还须亲民,即觉他,也就是推以及人,帮助他人也觉悟明了其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

进一步来说, 自觉觉他,必须落实在行动上,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止于至善, 从而返归清净自性,达到善的圆满境界。

印光大师说:《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由是可知,智慧德相,众生与佛相同,即性德。众生有妄想执著,诸佛离妄想执著,则众生与佛迥异,即修德。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远。修极而永堕恶道,堕而了无所失。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若唯任性德,不起修德,则尽未来际,常受生死轮回之苦,永无复本还元之日。

因此,在从明明德迈向至善的过程中,须顺性而修,背尘合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放下妄想执著,自净其意。每一善言,每一善行,皆为幸福之因。每日积累,行善不止,则幸福日增。若善之所行止于至善,即达到善的圆满境界,则幸福亦随之而至最高境界。故幸福的最高境界,在止于至善。

正是:

置身于正道,行为无瑕疵。

邪行皆禁止,美德坚不移。

八风不动心,宁静无烦恼。

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举报/反馈

自在返本归源

553获赞 159粉丝
圆常静应无余事,白云明月任西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