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箫紫圜

编辑|阿巴阿巴

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到目前学界关于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对网络短视频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现状的研究,对媒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的“媒介教育学”,发展至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青少年对大众传媒接触的程度比较高,是媒介的主要受众,因此《媒介教育理论》从教育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提出运用大众传媒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

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要比西方晚,在借鉴西方的一些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在我国也产生了一些诸如网络传播低俗化、庸俗化等一些社会问题。

中国大众传媒行业的低俗风气分为了六个主要方面,即一些娱乐报道和社会新闻对淫秽情节的描写过于细致、对一些故事报道过于直接或场面过于血腥。

一些媒体热衷于挖掘报道明星的私生活或花边新闻、炒作、虚假、媚俗,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短视频平台出现的乱象:大量虚假内容造成不良网络风气、暴戾网络文化传播失控造成社会负面情绪、道德缺位审核失察造成低俗内容泛滥。

短视频App的出现和发展给当代社会交流、语言表达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作品中出现的如“三俗”问题、恶意炒作造谣、内容低下、价值观错误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此外,网络短视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碎片化、草根性、浅表化等。大部分的青少年倾向于看搞笑、情感语录、游戏、美妆等视频。

而青少年正好处在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阶段,容易导致自控能力较弱的他们进行过度盲目的模仿。

频繁地观看短视频导致青少年出现难以静下心来学习、睡眠时间大大减少、其他社交活动受影响、出现焦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在被恶俗、泛娱乐化的短视频渐渐腐蚀,低俗化的短视频导致正处于价值观养成阶段的青少年产生错误认知和价值判断。

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青年群体渴望标新立异,于是颠覆经典、解构传统,通过“恶搞短视频”这种非暴力的抵抗方式,对主流文化、传统文化进行反抗与背离。

关于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原因分析的研究

低俗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吸引力主要是因为低俗短视频的注意力、易受性能满足青少年的宣泄心理。

还从降低审美观念、误导物质消费观、歪曲人生价值观三个方面论述了低俗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涵化作用。

今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依赖越发明显的原因与网络文化平等、自由、开放、共享等特征息息相关。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少年时期特定的人格也是青少年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原因。

同时还指出,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部分青少年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模糊,消极对待人生,但大部分青少年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人生。

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的三个主要原因:青少年对短视频的沉迷导致时间消逝,吞噬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鱼龙混杂的内容导致青少年模仿产生了不良行为或动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短视频传播推送打造信息茧房。

青少年价值观受网络短视频影响的原因,用户参与门槛低打破了短视频线上和线下的边界。

短视频平台较强的社交互动性为青少年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短视频迎合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短视频以更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给用户带来更直观生动的内容接收体验。

关于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风笑天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网络作为新出现的社会化因素。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认知方式,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的正面或是负面影响问题更是突出。

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促进了青少年文化知识的学习,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实践的绝佳场所,能帮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对大众传媒、影视文化、电视大型婚恋交友节目、英雄型动画片、网络歌曲、自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对策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分析了不同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其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表现为: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增强了青少年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

大众传媒的社会教育知识激励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正面榜样的宣传强化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多元的外来文化丰富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短视频对青少年生活与成长的正面影响,从促进社会信息和良性循环和更新、满足青少年创作需求和社会交往两方面论述了正面影响。

网络短视频创作门槛低、碎片化、互动性强、内容为王等特点,在他看来短视频创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思想、提高学生道德鉴别能力的难度。

但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如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育素材、为大学生提供新的交往空间等一些新的机遇。

从三个维度即文艺基础、自我发展、社会参与,来探讨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人文素养的积极意义和提升策略。

学校可以用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短视频,尤其是利用艺术类的短视频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接受审美教育,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加强审美体验。

也可以选择青少年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文艺短视频来展开话题,利用他们对话题的喜爱和同理心,培养其审美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关于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大众传媒出现的困境和低俗化的表现方式。主要表现为消极价值观的渲染助长了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泛滥成灾的色情和暴力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屡见不鲜的虚假新闻充斥媒体。

过度追求经济指标导致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缺失、监管力度的缺乏导致社会上滋生了大量虚假广告等。

短视频能满足多种心理需求而深受青少年欢迎,并分析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背后产生的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多方治理、社会共治的解决对策。

从移动短视频的泛娱乐化倾向不利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恰当的内容和观点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移动短视频的过度依赖不利于青少年学习成才三个方面指出了短视频对青少年德育的负面影响。

要增强利用移动短视频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意识、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移动短视频内容监管、鼓励青少年参与短视频分享和创作来唱响时代主旋律。

对网络短视频的乱象进行了伦理上的反思,网络短视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伦理乱象。

网络短视频的泛娱乐化导致了人的泛娱乐化现象、平台及用户主体责任的缺失导致大量虚假短视频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频发的“网红”低俗化行为严重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从人生理想信念、道德责任意识、消费行为、审美情趣、历史使命感五个方面分析了大众传媒低俗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并提出要消除这种影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媒体自身完善、学校教育引导、家庭创造和谐氛围、青少年自我完善等多方联合。

从知识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生活价值观、交往价值观五个方面分析了微信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的正负影响。

并从这五方面提出利用和借鉴微信的传播方式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对策。青少年处在价值观摇摆不定、盲目跟从模仿阶段,在泛娱乐化影响下。

作为“网络原著民”的青少年在历史价值观出现了虚无化、缥缈化,文化价值观日趋功利的同时对主流文化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和思考。

做一些违背道德信仰的事导致道德价值观失范化,审美价值观偏离正道等一系列消极影响。

要从学校价值观教育、家庭积极健康引导、政府加强监管、社会促进价值观教育良性互动四个层面来克服泛娱乐化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的消极影响。

提升青少年价值选择的对策,通过大众传媒自身、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方式、重视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来提高青少年的价值选择能力。

举报/反馈

千面略懂青年

7万获赞 8027粉丝
每天为大家更新精彩的内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