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2013-2016这一阶段内,媒体对于自闭症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围绕自闭症的病症认识、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等方面也发生了利好的变化。

这使得媒体的自闭症的报道面也有所拓展,对自闭症生命全程的社会关注有所提高。

2014年前后,国内自闭症康复行业的大型机构相继成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保障需求获得了更多的关注。2014年据有关报告实行以来,融合教育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例如自2001年起上海经历十余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的普特融合体系,保障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权利。

2015年5月17日全国助残日提出了“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的倡议,这是自1991年以来助残日首次聚焦孤独症儿童。

同年内在公益救助方面,以汽车品牌英菲尼迪为代表的“敢爱星球”关爱自闭症公益项目正运作成熟,其组织的“ONE NIGHT公益晚会”具有较强的社会号召力与影响力。

自从“世界自闭症者日”被确立以来,我国在每年的这一天里均有相关的自闭症日活动举行以倡导对自闭症的关注,如在北京、广州等多地的城市地标点亮蓝灯等。

在每年四月份“世界自闭症日”当月,报纸平台通常会基于自闭症者日主题发布专题报道。

这些报道通常是关于自闭症的科普、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现状,或者是形式丰富的围绕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公益关爱活动,以呼吁社会关注,并通过集中报道加深公众印象。

同理在每年五月的“全国助残公益日”与六月的6月1日“国际儿童节”,媒体平台也会相较同年其他月份更侧重发布自闭症相关的关怀与救助内容。

这种集中化的报道数量分布趋势与已有研究发现的新闻报道 “应景化”模式相一致。

02

就不同报纸来看,目前没有很多讲述关于自闭症儿童这方面的,侧面说明对该主题的关注度普遍较小。

公益救助类主题新闻报道是自闭症相关报道的重要呈现内容,主要关注家长、 教师、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力量对自闭症儿童生命全程的关怀关爱。

如《中国青年报》在2016年12月的《商若妍:爱上“星星的孩子”》一文中,通过中学生志愿者商若妍在自闭症康复中心志愿陪读并制作手工皂捐献爱心的例子,既展现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也藉由他人的视角说明了自闭症儿童需要长期陪伴, 康复不易的生活处境。

还有报道以宋庆龄基金会在自闭症者日的公益歌曲发布及捐赠仪式引入,向受众介绍了自闭症群体亟待关爱与关怀行动的意义,并呼吁提高对自闭症的认识,不应将孤独症患者贴上社会异类的标签。

公益救助类新闻文本在呈现不同群体的爱心行动的同时,积极倡导对自闭症儿童的尊重与关怀。

意见探讨类文本更聚焦自闭症儿童的养护、教育康复与就业等现实问题,并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例如有两篇报道关注了自闭症康复机构的乱象。2016年报道了广州一自闭症儿童康复基地因不科学的体质训练致使男孩殒命,而由于无法判定机构性质,儿童的家长维权之路十分艰难。

2017年则报道了康复机构中的教师以暴力方式强迫孩子训练,事件发生后涉事教师被开除但依旧无法平息舆论质疑。

这两则新闻文本共同体现了自闭症儿童康复困难的外部影响因素,我国的自闭症儿童公立援助资源较为匮乏,康复机构质量不齐并且管理混乱。

事例事实类主题文本以自闭症儿童及其相关的人物的个案报道为主,其中又以自闭症儿童相关他人的报道居多。

尽管此类报道的数量较为有限,但报道中细节的生活化描写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场景,丰富自闭症儿童的形象呈现。

医学科普类报道主要关注了一些我国科学家在自闭症基因探索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有若干自闭症的康复方案。

这些科普性质的报道用语严谨、准确,有助于读者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病理及治疗干预方案。

03

自闭症儿童新闻报道的内容特征分析

自闭症相关的新闻报道通常基于一定的内容和叙事主题展开,对主题之下的客观事实及各方言论等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形成对自闭症儿童形象描述的综合观点。

研究人员通过报道便于分析媒体所塑造的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及其生活面貌,以此来探讨大众传媒视角下自闭症儿童的角色身份建构。

自闭症病症特点:恶性疾病、形势严峻

病症发展与病理定义是新闻报道在呈现自闭症的病症特点时通常会包含的主题。

在媒体文本中,基于自闭症病理学视角的直接判断,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系统的发育障碍,在我国精神类残疾中居于首位,而其中自闭症作为“精神癌症”的恶性疾病的表述屡见不鲜。

病症的界定之下还会说明自闭症的较为严重的性状,如无法治愈的特点,只能通过持续的康复干预以实现功能恢复。

其中一些媒体报道中通过自闭症儿童家长在寻医问药时的曲折经历也更进一步强调了自闭症无“特效疗法”,需要采取科学干预方法。

有关自闭症病症特点的新闻主题中,“患病人数多”这一类目出现次数最多,占比37.8%。尽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精确的自闭症儿童人口统计数据。

但近年来不断攀升的自闭症发生率以及庞大的自闭症群体人数表明了当前病症发展过程中的严峻趋势,这对自闭症相关的精确诊断、科学干预与社会融入等各环节都提出了挑战。

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表现:能力不齐、异常行为

媒体报道在反映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表现时,主要关注了他们的能力缺陷与异常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与一些继发症在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

例如由于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情感的理解表达上存在障碍,并遭遇人际交往困难,他们的外表看起来是“漂亮却面无表情的,可爱却无生气”。

04

存在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难以与他人正常交流来表达自我诉求,以致在社会环境中独立行动时遭遇困难,甚至还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像深圳一自闭症男孩走失事件,最后经由媒体发布信息与众多社会人士的努力才顺利找到孩子。

自闭症儿童的能力进步与特殊能力在新闻文本中同样有所呈现。

一些报道展现了自闭症儿童在情感互动与回应、语言认知等方面能力的进展,另外的报道中则关注了自闭症儿童存在的某些特殊才能,通常是在绘画、音乐以及机械识记等领域的天赋。

以及一些在大众眼中另类的感知与交流方式,反而为这部分儿童开辟了新的表达途径,成为了儿童的一种优势。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内部与外部困难重重

教育与康复困难的议题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新闻报道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占总数的48.13%。

自闭症儿童通常通过一些康复训练来进行行为矫正,促进其在言语语言能力、沟通技能、情绪行为等关键社会能力方面的功能恢复。

但正如报道中所形容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更“像是一场无奈的‘自我拯救’”, 儿童的康复进程存在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多方阻力,康复的效果也很难保证。

一方面自闭症儿童所需的康复周期较长,缺少特效的疗法,另一方面他们会因缺少正规的康复训练途径等外部因素而贻误最优康复期。

新闻报道中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求学无门”的教育问题则更为严峻,大多数儿童在被普通学校劝退的同时也难以进入专设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在有关教育与康复支持的内容条目中,一些新闻文本报道了政府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救助工作所做的努力。

例如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专项资金开展公益创投等模式向民办康复机构购买服务,或者投入专项救助资金以加强对自闭症儿童及家庭的扶持力度,确保让更多有康复需求的儿童获得及时有效的高质量康复。

媒体报道中还关注了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的进程及儿童的进步效果,通过一些专业人员的视角对例如“应景式旁白”的语言干预法、艺术疗育等科学训练方法加以普及。

提出了“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早康复效果好”等建议,对受众来说起到了较好的科普作用。

举报/反馈

小明心伙伴

75.5万获赞 9.5万粉丝
做你心伙伴,与你精神共舞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