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鑫森
壬卯仲春,我们来谒访左宗棠墓。
柳絮飞白,杜鹃流红,春阴垂野,芳草凝碧。
左宗堂墓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杨梅河泉塘组。而跳马镇地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融城交汇带,与三市的城区相距不过十几公里。黄氏第四代守墓人,七十七岁的黄志清先生告诉我们,清明时节来自三市的拜祭者络绎不绝,登石级而至左宗棠墓前,追怀这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左宗棠享年七十有四,劳瘁病逝于任上,归葬于斯,时为1885年7月,即清光绪十一年夏,至今已一百三十八年。
梁启超称颂左宗棠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位伟人”。
新中国成立后,曾率军驻节新疆的王震将军,对左宗棠更是充满敬意。他说:“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力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左宗棠墓园的山下,立着长沙市政府1985年9月所立的《重修左文襄公墓记》的石碑,潘基礩的碑文云:“……十年动乱,墓道被毀,碑石散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将军知公绩之深也,闻而惜之,首议修复。长沙市人民政府以公经略天山南北,巩固边陲,暮年复力排非议,督师抗法,捍卫海疆,竟以劳瘁殁于军中,丰功在国,其茔墓岂可淹……”
左宗棠辞世,令国人含悲。当时的名流邓赓元曾作《挽左宗棠联》,概说左公三十年戎马生涯,犹赞誉左公抗俄收复新疆、抗法扬威海域的丰功伟绩:“幕府疆圻,书生侯伯,孝廉军辅,疏逖机枢,系内外安危三十年,魂魄长依天左右;湖湘巾扇,闽浙戈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扬朝廷威德五万里,名声远播海东西。”
岁月更替,光阴荏苒。左宗棠安葬在跳马镇这块灵秀之地,他的爱国情怀,永远受到国人的尊仰和钦服。尽管在特殊的岁月,墓园的许多设施遭受毁损,但墓冢依旧据立于原地,仍有无数人在默默地守护,让左公“魂魄长依天左右”!黄志清老人告诉我们,他的曾祖父黄佑春在1885年左宗棠逝世后一年,便成为左墓的首位守墓人,长达五十个春秋;衰年后,仍将守墓重任交于儿子黄子辉,即黄志清的祖父;黄子辉与儿子黄明生(黄志清的父亲)一起守墓十四年。新中国成立后,左墓由地方政府督护。到1985年,黄志清三十九岁,由政府下聘书,成为黄氏第四代守墓人。清扫祭坪,拭擦祭台、香炉,为前来瞻仰的游人讲解,天天忙得充实、快乐。连儿女要带他出外旅游,他都不肯答应。可敬的守墓人!他是代表大众为左公守墓,守护的是爱国的忠魂,传承的是一种可贵的家国情怀,同样令人钦佩。
左宗棠墓,为什么置立于长沙的跳马镇?按古代的丧葬常例,左公的出生地为湖南湘阴左家塅,此处是他的原乡,同时也是他的先祖的安寝之处。按常例,左公故去后,理应归葬家山。
守墓人黄志清说,因左公生前巡游于斯,盛赞此地山形水势之雄奇,四时花树田园之灵秀,曾立言死后愿归葬于这块风水宝地。这种解释绝非虚妄。按史料查考,在左公健在时,墓园的各种设施已开始筹建,地域宽阔,有牌坊、墓道、墓塚、祭台、祭亭及墓庐屋,主建筑与附属建筑一应俱全。左宗棠1885年辞世,同年归葬于墓园,可见准备工作早已做好,只是将灵柩入土而已。长沙的一位老友,系颇有成绩的文史专家,他说,左宗棠不是长沙人,但长沙是他人生事业初见风光的发祥之地,他对长沙情有独钟:其一,他的祖父、父亲皆是湘阴的乡村塾师,幼从父学,敏慧而有颖思,尔后入长沙城南书院深造,拜于名师贺熙龄门下,苦研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一岁于乡试中举,所谓乡试即省试,当时的考场应在省会长沙。其二,他真正地进入政界和军界,为清道光三十年,即1850年,当时太平军兴起,尔后进入湖南。张亮基、骆秉章等军政大员先后驻节湘地,恳邀他进入幕府出谋画策。1860年,他又奉召襄办江南军务,招募五千人组成楚军,挥戈转战东南数省。此时的左宗棠已年近半百。
清明节前,湘潭和株洲的两位文友,先后来左宗棠墓参谒。对于左公为何生前选址于长沙跳马镇以作离世后的安寝之地,也有他们的见解:因长沙的跳马镇与株洲、湘潭相距亲近,左公是学者们公认的大器晚成的伟人,在晚年抗俄收复新疆和抗法威震东南沿海扬名于天下之前,让他励志向学、养精蓄锐,并得到师友、亲旧慧眼识珠的名邑名城,除长沙之外,还有湘潭与株洲的醴陵。左公安寝于这三个城市的交汇处,也隐含着他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他们的推测不无道理。
拙著《话说名宅》中,有一篇为《桂在堂——左宗棠故居》。桂在堂其实不能称为左宗棠的故居,是他入赘湘潭名门大户周系舆家,寄居十三年的地方。左宗棠在中举后,经人说合,双方父母应允,与周家的才女周诒端订亲。周家的闺阁中人都是诗词上的行家里手,左的岳母、妻子、妻妹以及侄女辈,共达十三人之多,并有《方上周氏诗词集传世》。左宗棠订亲后,父母相继辞世,家道中落,经济贫困窘迫。岳父岳母十分赏识左宗棠的人品才华,岳父亲自写信给左的二哥,殷切期望女婿、女儿缔结连理:“……令弟孤栖一室,余甚悯之。诒端随侍膝下,依依之情,余亦难舍。因而反复思量,不若延令弟就婚寒舍,岂不两全其美。不知先生及令弟意下如何?倘蒙不弃,则一切由寒舍操办……”
1832年8月,左宗棠入赘周府,并热情安排入住“桂在堂西”,客厅、书斋、卧室及此中摆设完备适用。左宗棠的妻子不但才貌双全,且贞淑贤惠,最能理解丈夫的襟怀抱负。左宗棠三次会试都没有跨入进士行列,难免沮丧,而妻子却以诗安慰和鼓励:“文章岂必擅雕虫,龙性难驯气自雄。”周家的亲人也从不白眼看人,温谦持礼如常,这让左宗棠更加刻苦向学,锐意精进。故湘潭在左公的心中,梦绕神牵,不可一日忘。
另一个令左宗棠终身铭记的地方,是株洲醴陵的渌江书院。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十四岁的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之邀,就任醴陵的渌江书院山长。虽俸禄微薄,但他执教严谨,育人多矣。在这里他有幸与重臣两江总督陶澍订交。两年后他第三次入京会试又名落孙山,归湘时特绕道南京拜会陶澍,相谈甚欢,陶澍激赏左宗棠,并谦和地与左喜结儿女亲家。这成为左宗棠人际关系初立的华彩首篇。因与陶澍的亲家关系,左宗棠与陶澍的女婿、湘军名将胡林翼成为肝胆相照的至交。胡林翼当时供职于云贵总督林则徐的帐下,并向林则徐举荐颇具雄才大略的左宗棠,林欣然致书邀左参加他的幕府。因左有要事在身,婉言辞谢。直到1849年冬,林则徐辞官回老家,将路过长沙,乃提早差人去请左宗棠到长沙面谈。两人在官船上长谈一夜,话题涉及政务、治国的根本大计,及西北边地的军事、经济、风土人情,可说是心心相印,互为称许。左宗棠因渌江书院而结识陶澍,因陶澍而结识胡林翼,因胡林翼而结识林则徐,令其名声闻达于朝野之间……
左公安寝于跳马的青山绿水之间,一百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他的灵魂之车,定会时时去叩访长沙、湘潭、株洲醴陵那些令他刻骨铭心的故地,用手去触抚长沙城南书院的课桌、湘潭桂在堂飘香的桂树、株洲醴陵渌江书院漆色古旧的讲坛……
年年清明,不管是雨是晴,都有虔诚的脚步,丈量洁净的登山石级,肅立于左公的墓前,缅怀先贤的丰功伟业。他们来自长沙,来自株洲,来自湘潭……来自神州大地的每一个方位!
举报/反馈

湖南日报

2668万获赞 97.4万粉丝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官方账号。
湖南日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