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的一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秘密将中国登山队的骨干成员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询问道:“如果苏联退出,凭我们自己,能否成功登顶珠峰?”
队长史占春在思考后,回答道,“攀登方面有困难,可以全力克服,但眼下最大的困难是,缺少8000米以上的高山装备。”
当时的新中国正处于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刚刚成立十年,国内登山运动完全是一片空白,连登山装备都需要苏联提供。
贺副总理当即表示,需要什么你们尽管提,我去申请外汇,去国外买!
党中央对此如此重视,是源于边境划界问题,所以早在一年之前,就开展计划做准备,周总理和贺龙副总理更是接连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
而尽管有了这些装备,但面对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仅有24岁,组建时间不到五年的登山队,能否成功登顶,谁的心里都没有底,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半年多后,中国登山队就成功实现登顶珠峰。
那是1960年的5月25日的凌晨,漆黑的夜晚下,三名登山队员将五星红旗插在珠峰顶上。
当这一喜讯传遍全国,举国欢腾,也给第二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事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让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得到解决。
在60多年后的今天,回头去看,它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意义?是什么,让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实现登顶珠峰?而为什么攀登珠峰,会牵扯到两个国家的边界划分问题?最重要的是,登顶的那一晚和之前,究竟发生过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让仅有三名队员登上珠峰。
1956年,苏联派出两名登山教练到华,在北京培训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登山运动员,也就是后来正式攀登珠峰的中国登山队。
那时的苏联和中国正处于蜜月期,许多领域都有合作,于是在1957年提出组织两国联合登山队,目标就是在未来两年内登上珠峰,至于原因,除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外,还因为苏联国内的高山并不多,都已经登上过了,所以便将目光放到了拥有众多高海拔山峰的中国。
但对此,中国体委在综合考虑后,认为并不合适,应当婉拒,而周总理也在考虑到西藏边境问题后,和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都批示同意了体委这项意见,只剩下正式回复苏联了。
如果事件到此结束,对历史的走向不会有任何改变和影响,但最终还是迎来了转机,在贺龙副总理多方斡旋下,中方最终与苏联达成协议,共同制定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三年计划:1958年考察,1959年准备,1960年攀登,一切物资装备由苏联提供,中方负责运输。
在60多年后的今天,攀登珠峰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一项游戏,物资、运输,乃至于攀登,好像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但在当时,不用说物资的紧缺,就连通往珠峰山脚下的公路都没有,山路崎岖,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条山缝,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对于修建一条进山公路,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那时的西藏刚解放没几年,有些地方还有土匪作乱,国家正处在严重经济困难,处处勒紧腰带过日子,但为了中苏登山队,同时还考虑到西藏日后的规划发展,党中央还是特批了数百万元,在这一年开工修建公路。
而在另一边,按照原先计划,考察组也向这里赶来,其中包括气象、地理、医学等20多名专业考察人员,一直到11月底,各项考察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而到了第二年,本应该是联合苏联开展试登准备,却没想到西藏发生上层反动分子叛乱,中央紧急叫停试登计划,并通知苏联活动暂缓,而原本准备就绪的苏联登山运动员在得知消息后,只是以为向后延迟,却没想到,这是他们离征服世界第三极最近的一次,往后再无机会。
当平定西藏叛乱后,中方再就此事邀请苏联时,却遭到对方种种借口下的推脱,其实,那时的苏联已经开始与中国决裂,停止援助中国包括原子弹在内的许多技术支持,所以合作登山一事无法进行下去,也是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既然苏联想要退出,中方也不愿强人所难,只是或许在双方运动员看来,这样一件具有历史和友好象征意义的活动,就这样划上了遗憾的句号。
虽然苏联退出了,攀登珠峰的事停下了,但对中国来说,或许再等几年,等技术和装备更完善了,到那时再挑战也不算晚,只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与尼泊尔关于边界划分的问题接踵而来。
人类从有文明开始时,在领土问题上,诞生了这样一条规矩:无主之地由谁先发现,谁就拥有主权。所以就当时的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上,都出现了无主之地,就是珠穆朗玛峰,
中国自1955年与尼泊尔建交以来,有关珠穆朗玛峰该如何划分一事便争论不休。
那时的英国、印度对我国西藏虎视眈眈,一直想占为己有,而尼泊尔在那时是印度某种意义上的附属国,单是经济上的依赖度便到达97%。
而且不仅是英国和印度在从中作梗,从商讨谈判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居心不良,一直在关注着此事的进展和双方的态度,妄图在朝鲜战争失利后,寻找到重新攻击中国的机会。
在1953年,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登山家爱蒙德·希拉里从珠峰南坡攀登而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征服珠峰,所以尼泊尔在有如此殊荣下,又有印度在背后撑腰,在谈判桌上大有寸土不让的姿态,甚至叫嚣道:你们声称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但高度和名字都是别人考定的,还是由我们先登上去的,但为什么从来没见到过中国人登上去?
这个问题就连一向擅于外交的周总理,都被问得哑口无言。
其实,就珠峰的归属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是秉着两国友好相处,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同尼方对谈,周总理更是接连出访尼泊尔,在1957年访问尼泊尔时就表示:中尼两国在历史上存在着数百年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友好往来,对和平有着重要意义。在商讨解决边境问题前,先表达了中国的态度,虽然尚未正式划定,但可以先保持习惯线,或进行勘定,协商如何划分。
在1960年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访问中国时,毛主席表示,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难解决,完全可以一半一半嘛。
但面对中方盛情和友好的态度,尼方却并不领情,表示在边境划定之前,如果有中国人想要从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需要先拿到尼泊尔的签证。
至此,尼泊尔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毛主席看出他们是想全部占据珠穆朗玛峰的领土权,在谈判最后表示,如果眼下解决不了,那就再等等,可如果全给某一方,另一国的人民肯定不会愿意。这也让尼方清楚了中国的立场,这样看来,或许会让谈判向新的方向发展。
所以在次月,周总理再次出访尼泊尔,期间重申了两国按珠峰南北两面进行划分边境,却遭到了那个不可理喻的问题,尼泊尔大使更是态度强硬,要求完全占据珠穆朗玛峰的领土权。
当这些信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立即作出指示,中国登山队将从北坡攀登,如果成功,尼泊尔必须承认中国拥有珠峰北面的全部主权。
尼泊尔在得知后立即同意了,因为在他们看来,相对较易登顶的南坡,攀登时困难重重,而常年严寒,处处是陡崖裂隙的北坡,想要登上去,无疑是痴人说梦,甚至有丰富登山经验的英国登山队,曾先后七次从珠峰北坡攀登,在付出死伤惨重的代价下,都没有完成珠峰北坡登顶的挑战,直言是人类无法完成的,而与这些相比,中国登山队连高山装备都没有。
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不屈,是敢于向任何困难发起挑战,于是在党中央高度关注下,周总理指示和贺副总理监督下,为登山队申请外汇,同时队长史占春在购买装备时,意外得知印度也在购买登山装备,准备从珠峰南坡攀登,这顿时让登山队所有成员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互相鼓励,就是死,也要登上珠峰。
抱着为国争光的决心,中国登山队于1960年,抵达珠峰大本营。在这里,已经有十几名气象、水文、电台等工作人员,他们已经在这里默默坚持工作了一年多,在几百天的风雪无阻里,采集各项信息,整理后传送到北京,为的只是这一天,中国人能成功登上珠峰的到来。
在这支214人的队伍里,有八九十人是运动员,其中只有少部分是突击队员,而大部分人既是运动员,也是运输员,在平均年龄仅24岁的队伍里,他们也有热血,也曾澎湃,也想登上珠峰,为国争光,但最后甘愿做无名英雄,常常需要背负二三十公斤的物资,运到一定高度后再返回大本营,一次又一次,没有人去抱怨,更没有人觉得不公平,因为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五星红旗插在珠峰顶上。
由于成立时间短,登山队只能多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制定了分段式攀登计划,这样既可以让队员适应高山环境,还能必需的物资运到合适的地方,为正式登顶做准备。
前两次攀登还算顺利,在各海拔节点上建立营地,但到了第三次攀登时,原本晴朗的天气突然刮起了风暴,气温迅速下降,很快就有队员被冻伤,危机关头,幸亏队员刘连满找到避风处,熬过风雪肆虐的阶段。
而这次行军,虽然将路线开拓到海拔8695米处,但有不少队员被冻伤,坏肢被切除,更惨烈的是,还有几名牺牲的队员。
从攀登以来,还算顺利的登山队,在骤然发生登顶的主力队员大幅度减员,队长史占春转到日喀则的医院进行治疗的情况下,陷入了不安和沮丧中,还有最大的危机是进入五月份后,珠峰的雨季将要来临,适合攀登的天气就要结束了。
从1958年就开始准备的攀登珠峰计划,难道还要再等一年?不甘的念头在每个队员的心头萦绕着。
就在这时,登山队收到了来自北京的指示。刚刚出访回国的周总理,在飞机落地后,就先慰问登山队的情况,在得知一切后,指示重新组织力量攀登,贺副总理也作出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登上去!
得到命令的登山队立即展开了各项勘察,最终确定,在五月下旬前,会有连续几天的好天气,是适合攀登的最后机会。
突击主峰会议立即召开,副队长许竞临危受命,担任突击组长,组员包括王富洲、刘连满、贡布、屈银华等十人。
5月17日上午,四名突击队员带着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石膏像出发,出发前,队员王富洲留下一句话,豁出去了,如果上不去,我就留在那里。
经过几天行军,四人到达突击营地,接着运输队员带着装备赶到,剩下的,就是突击最后的三百多米,但不料第二天刚出发时,队长许竞倒下了,在商讨下由王富洲担任组长,原本负责运输的屈银华加入突击组。
新的突击小组向珠峰顶发起了挑战,海拔8500米以上,人类的绝对禁区,四人近乎挪动着前行,在两个小时后,到达了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下。
这里高度为20多米,四人在尝试几次攀登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刘连满提出搭人梯的方法,并主动蹲下,屈银华不忍用带钢钉的登山靴踩在队员肩膀上,于是将鞋脱了下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配合,两人竟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屈银华的十个脚趾和脚跟被彻底冻坏,而在这样的环境下,走一步都需要喘气,更不用说将一百多斤重的队友顶上去的刘连满,承担了多大的身体压力,当把另外两名队友顶上去,三人再合力将其拉上来后,他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来。
突击组成员接连倒下,氧气也只剩下一瓶,距离顶峰只剩下一百多米?而且又因为设备的损坏,他们和大本营失去了联系,是前进,还是后撤,四人一时没了主意,北坡的这个高度,他们是第一批到达的人类,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例子。
三人没有多做考虑,这是最后的机会,胜利就在眼前,前进。在安顿好刘连满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那是1960年5月24日的夜晚,三人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今天的我们再去看这段历史,无法想象在缺氧、寒冷、饥饿、干渴、无光的环境下,已经处于人类体力和精神极限的他们,是怎样抵达顶峰的。
直到若干年后,贡布在接受采访时,很平静地道,那时候看什么都是黑的,虽然有雪在反光,但还是看不清楚,不过走得久了就适应了,到最后大概是半夜两三点吧,就到了。
确切的时间是5月25日的凌晨4点20分,距离他们出发,过去了十九个小时,在这期间,连续攀登过程中,没有人补充食物。
当三人将国旗和石像摆放好,采集了标本,便连忙下山,因为还有队友在等他们。
不曾想,下去之后,竟看到向他们挥手的刘连满,在登顶成功都未激动的三人,此刻落下泪来,更在得知对方给他们留好遗书和氧气,四人顿时紧紧拥抱在一起。
当大本营得知登顶成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通知了北京,《人民日报》刊登头版头条,将这一消息传遍了全国。
中国登山队从珠峰北坡攀登,成功登顶的奇迹,向全世界宣布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山,不靠任何人,我们自己能登上去!
这也给中国同尼泊尔进行边界划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次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
中国登山队的成立始于苏联,攀登珠峰的计划也由苏联提议,然而一波三折后,又戛然而止,但当面临国家领土主权遭受侵犯,关系到民族尊严和国家未来时,毅然而然地站了出来,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人民,从不退让和畏缩,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