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共情指的就是对他人情绪识别的能力。共情能力好的人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并对他人情绪识别和他人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回应。
通俗地来讲,看一个人共情能力好不好,就得看这个人有没有“眼力见”。许多孤独症患者都存在着难以理解和推测他人情绪的问题,因此,这也是自闭症患者社交障碍的原因之一。
秋秋是一名7岁的孤独症儿童,秋秋妈妈觉得秋秋从小就特别能心疼妈妈。每次妈妈和爸爸吵架生气的时候,秋秋都会过来抱住妈妈,轻轻拍妈妈的背。
秋秋对家里人的情绪都表现得格外的敏感,只要家里有其他人不高兴了,秋秋都会跑过去拍拍他们,即使是妈妈心里不高兴随便皱皱眉、哼哼一声,秋秋也会过来拍拍你。因为,每次秋秋伤心的时候,妈妈都会过来抱着秋秋,轻轻拍她的背,说不哭不哭。
虽然说孤独症孩子的共情能力比普通儿童的共情能力差,但并不代表儿童没有共情能力。事实上,孤独症儿童也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但在如何做出回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与家长平时对待孩子情绪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家长在孩子伤心、恐惧的时候给予孩子的是漠视、甚至是打骂,而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并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它们会在孩子遇见别人难过、伤心时重新浮现出来,从而导致孩子也会漠视他人的情感,甚至会着他人伤心是效仿曾经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
1. 正确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共情别人,家长就需要先做到共情孩子。例如,在人多的大街上孩子被汽车鸣笛声吓哭时,家长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孩子吵闹让自己尴尬去责骂他,而是要主动抱抱孩子。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恐惧,让他感受到妈妈/爸爸在这里保护他,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用孩子看得见的方式教会孩子如何共情,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情绪。
2. 利用情绪绘本教会孩子识别情绪
有的自闭症孩子因为无法正确识别他人的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的共情能力较差。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在面部、声音和肢体动作的基本情绪识别存在缺陷。
家长可以优先利用情绪绘本,帮助孩子学习开心、难过等基础面部情绪。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通过五官去识别他人的情绪,利用绘本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来识别情绪。
3. 利用动态情绪材料进行干预
利用动态任务表情图这样的动态材料,将情绪进行多维立体的展示,更有利于孩子进行情绪的识别。家长可以通过下载一些动态表情包,作为干预材料训练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
同时,带着孩子做一些表情模仿的小游戏,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还能更加细致地认识到多种表情的细微不同,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识别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