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讯(记者刘慧) 4月13日,在由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主办的推进产权市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南昌)高峰论坛上,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裁李杰表示,产权市场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运而生,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反腐倡廉、助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裁李

当前,产权市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精神,加快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全力打造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为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赋能。

一、建设基础

成立30多年,产权市场从主要服务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开规范场所,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性、权益性资本市场平台,再发展成为现在的全要素全资源综合性非标市场平台,走过了规模由小到大、功能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产权市场推动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杰表示,第一,资本市场定位日益强化。《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并列,纳入资本市场范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培育企业上市中的积极作用”。产权市场主动对标证券市场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成为以市场化手段进行要素资源配置,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政策赋能力度持续增强。近年来,产权市场的专业能力、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认可,有力推动了要素有序流转、资源高效配置。随着《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实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权市场服务全要素全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不断完善。

第三,资源进场配置明显加快。产权交易机构充分发挥规范化水平高、市场化服务能力强的优势,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进则规范、操作透明”原则,大力推进各类权益、各类要素进场交易,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丰富业务品种,扩大交易规模。中国产权协会数据显示,产权市场的业务范围已由传统的国有产权交易扩展至资产股权类、金融资产类、自然资源类、环境权益类和招标采购类共5大类、26个具体业务种类。

第四,区域市场建设不断提速。随着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产权市场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去年底,长三角一市三省国资委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要求,共同出台《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设方案》,为深化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2022年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上,长三角四地产权交易机构共同签署《长三角产权交易机构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打造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第五,三公平台形象稳步提升。近年来,重庆、山东、黑龙江、广东、江西等地先后成立交易集团,搭建区域统一的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强化与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以产权市场推动要素和资源大市场建设的一条新路,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产权市场不断丰富市场体系,优化制度规则,创新探索各类要素“一网交易”,得到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

二、上海联交所创新实践

近年来,上海联交所围绕“服务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任务,根据上海市国资委确定的“一核心两培育”主业,提出并实施“一体两翼多平台”发展战略,创新长三角要素和资源区域市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路径。2022年,上海联交所合并公共资源交易业务的全口径交易规模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8%。联交所本部及所属交易机构实现交易规模超3500亿元,同比增长93.75%。

(一)做强做优“一体”业务:即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和公共资源交易为主体,是上海联交所发展的基础。

一是央企、地方国企改革服务平台。由央企交易总部(驻地北京)和央企业务上海(长三角)总部共同服务中央企业三项主体业务(增资扩股、股权转让、资产转让);由上海交易总部服务本市国资国企改革,主要开展六个专项行动:“国资混改”行动、“品牌振兴”行动、“阳光租赁”行动、“城市更新”行动、“RE­I­Ts试点”行动、“浦东窗口”行动。

二是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20年12月,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与上海联交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作为上海市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先手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并全力打造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张网”,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营商环境改善,并积极推进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建设,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2022年8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国铁建设项目指定交易场所,北沿江高速铁路建设项目33个标段开评标,交易总额近800亿元。

(二)做大做实“两翼”业务:即金融资产交易和知识产权交易,直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并发挥金融作用,打通“两个中心”建设的通道。

一是金融资产交易服务总部。形成北京、上海两地业务团队合力,发挥1+1>2的作用,集聚内外部金融服务资源,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优势,承接中央管理金融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功能,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与业务合作,在融资租赁资产转让、基建信贷资产转让、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项目储备。

二是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上海国际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是国际化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平台,是集专利权、版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权益交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权益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是联合国为推动南南合作而特设的市场化运行平台,是首个总部设在中国的联合国全球项目机构。

(三)做深做细“多平台”业务:即全面深化“多平台”业务布局,完善各平台业务功能,发展多元化的交易品种和业务类型,优化提升业务能级,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有效促进各业务板块的资源共享、创新互补和规模化发展。

一是环境能源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国内成立的首家环境和气候类交易平台,主要从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权益交易,产品范围包括碳排放权、碳减排量、排污权、用能权等。2017年全国碳交易平台落户上海,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75亿元。

二是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是本市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初创期和成长期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改制挂牌、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等服务。2015年,推出了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的科技创新专板(N板)。2021年11月,获批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资格。截至2022年底,累计成交27笔多类型基金交易,成交总金额40.89亿元。

三是企业征信平台。2021年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成立并通过人民银行征信机构备案。对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连通、清洗与整理;完成征信数据产品开发,为社会融资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融资撮合业务;加入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向金融机构用户推出附加值高的数据服务产品,共同推进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非公产权交易平台。非公产权交易平台为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承揽推进非公股权转让、企业增资、物权转让等各类业务,为拟上市企业尤其是广大高新技术、科创类企业进行资本赋能、培育上市。去年,上线企业重整与破产资产处置平台,成立“上海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基地”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工作站”,与多个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发挥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功能。

五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是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交易品种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产股权、农业科技成果、实物资产、补贴农机等五个领域。在市国资委和市农委的指导支持下,创新服务涉农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附加优先受让权的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交易。

六是文体旅资源交易平台。体育旅游资源交易中心服务上海“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文体旅大市场”建设,服务体育赛事市场化办赛、全民健身、体育场馆“退租还体”,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单项协会实体化改革和无形资产进场交易,服务北京冬奥国家队品牌赞助,探索推进长三角体育优质资源有序流动。积极对接上海市体育局并推动政策落地,为上海体育系统公共资源纳入平台交易创造条件。

上海联交所“一体两翼多平台”发展战略实践表明,产权市场服务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加快资源市场化配置,既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也是产权市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区域一体化市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进程中,产权市场可以发挥先发优势,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三、相关建议

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高标准构建产权市场体系,高质量建设区域共同市场,高水平打造全国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李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也要更好发挥政府顶层设计、政策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作用。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产权机构协会的指导下,要加快推动产权市场法制化进程,为产权市场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要强化与跨区域合作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加强重要情况沟通交流,推动重大问题协调解决。

二是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创新破解阻碍资源跨区域自由流转的行政壁垒、地方保护、制度障碍和市场分割。要立足区域先发优势,加快落实《意见》提出的“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产权和要素市场整合共享——区域一体化多要素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路径,发挥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合作联盟作用,加强经验交流和联动合作,为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三是坚持由易到难,稳妥推进。建设统一要素和资源大市场是长期战略任务。要尊重市场规律,按照坚持先易后难、远近结合原则,不断优化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在业务务实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信息披露、项目推介等一体化合作,创新探索交易规则、交易系统、交易凭证等一体化发展,推动机构间全流程联网交易和全方位线上合作,有效降低合作成本、提升合作效率。

四是坚持规范发展,防范风险。要坚持非标市场定位,守住非连续、非标准、非拆细的底线;在业务创新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不断优化业务和管理规则,完善合作机制,推进跨区域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由监管部门、交易机构组成的跨区域会商机制,强化交易监管协同,优化公平竞争机制,规范交易行为,提升营商环境;聚焦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强化风险防控联动,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利益,确保市场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五是坚持优化体系,提升服务。要主动对标证券市场,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对内苦练内功、对外加强合作,高标准打造受理审核、登记结算、市场服务、合规风控、信息保障等核心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产权交易市场从单一要素流转平台向提供咨询策划、方案设计、信息披露、交易撮合、登记结算、投行服务等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市场转型,为拓展各类业务提供安全、便捷、专业、高效、精准的服务。

六是坚持统筹兼顾,完善生态。发挥“大产权、全要素、强服务”平台优势,不断扩大朋友圈、拓展生态圈、提升影响力,集聚专业服务资源,延伸服务链条,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要素和资源大市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共同提升品牌形象,形成大市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举报/反馈

中时财经

1.3万获赞 1123粉丝
经济时报财经信息平台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