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围绕中印边境问题,向拜登政府提出了一揽子建议,核心意思,可以这么概括:通过军事援助、情报共享、外交声援等方式,让印军能够逐步加大挑衅力度,甚至是让摩擦事件升级为局部冲突,为美国快速介入中印边境问题创造最优环境,从而第一时间占据主动权。
这些建议,本质上仍然是在迎合美国政府的印太战略。某种程度上,其中一部分已经在准备实施阶段,或者已经开始进行了,这或许意味着,对中印边境问题,美国与印度的态度,都开始出现了微妙的转变。
首先,是印度的变化。在过去,印度方面并不希望美国等外部势力介入边境问题。这不仅会让争端进一步升级,同时还关系到印度的国家荣誉,也会对莫迪本人在国内的政治形象有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但近段时间以来,印度的态度有所松动,虽然明面上口风还是咬得很紧,但暗地里也开始打起了擦边球。比如说同意跟美军在实控线附近进行军演;另外,过去几次在中印边境发生的对峙事件,印军方很可能也得到了美国那边的情报支援。
其次,是美国这边的变化。美国过去也不愿意直接介入中印边境争端,因为在很多时候,中美关系比美印关系更加重要。但现在则未必,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美印关系的优先级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强化,而中美关系因为一系列事件,步入很明显的低谷期,短期内看不到缓和的迹象。
正是在这样特殊敏感的时期,美国的核心决策圈开始意识到,印度作为南亚大国,是在亚太地区制衡中国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与印太战略有关的文件中,印度也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美国对印度的外交攻势,也基本是按着印太战略展开。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美印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那么,美印关系又是如何服务于美国战略意图的呢?目前来看,在中国周边的热点地区,美国都扮演了一个相当消极的角色,而除了南海、台海、东海,还有北方半岛以外,还值得做文章的地方,就剩下中印边境了。想要通过美印关系去掣肘中印关系,边境问题确实是一个理想的抓手。
正是美印在地缘战略以及外交心态上的微妙转变,才让美国智库看到了可趁之机,选择趁热打铁,针对中印边境问题制定这么一个面面俱到的战略。
但中印边境问题,跟台海、东海、南海等热点地区的地缘形势,又有不小的区别。在其他地方,美国都有一个较为忠实的盟友国家,作为自己的战略支点和战术跳板。比如说,在南海方向,有菲律宾;东海方向,有日本;北方半岛,有韩国;至于台海,菲日韩三方都有可能牵涉其中。
但印度却不同,主要我们前面也说过,印度本身是南亚地区的大国,既然是大国,那对于独立性有很高的需求,不可能像日韩那样,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有高度捆绑。所以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美国跟印度,是既有共识也有分歧。
美国与印度的共识,是联手平衡中国。两国的差异在于:美国想把印度绑上自己的战车,向印度提供先进装备,抵消中印在边境军事态势的差距,这些先进装备,就是炮弹外面的糖衣,给印度“壮胆”用的。但印度则相反,想利用美国拉拢印度的心态,在边境问题上,吊后者的胃口,持续从美国获得装备和科技实利,但又不想上美国的战车,导致自己战略自主权的丧失。
所以,印度对美国人的说法,是喜欢其内容,排斥其形式。内容,指的就是能落到实处的各种援助,包括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国相对成熟的情报共享机制,以及各种长期的合作协议。
形式呢,就是美国对中印边境的政治干涉了。比如说前段时间,美国参议院通过非法决议,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还单方面将藏南地区划给印度。不少印媒对对此大篇幅地进行了报道,但印度外交部却始终保持沉默。原因我们不难理解,美国参议院此举,已经在边境问题上,突破了印度能承受的下限。印度外交部如果给出积极回应,等同于抹去了中印过去磋商的一系列成果;给出消极回应的话,难免会得罪美国。权衡利弊之下,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放任国内舆论狂欢,但自己维持暧昧态度
总体来看,围绕边境问题,美国对印度发起的外交攻势,如果形容成糖衣炮弹的话,印度是想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把糖衣,也就是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吃到肚里,而那些会让边境局势地动山摇的“政治炮弹”,印度就会选择冷处理。
但这种走钢丝式的小聪明,长远来看,反而会给中印边境埋下越来越多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