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自媒体兴起,各种类型的自媒体人士为了流量可谓是用尽心思,各种花样手段层出不穷。大多数人的各种小操作,可能也就是创作一些质量低下的内容,浪费读者的时间。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专靠创造焦虑,贩卖焦虑来吸引流量。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还对大家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很多缺乏自我思考的人,受这些不良自媒体的影响。主要以当代的年轻人居多,当代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落后的焦虑,被时代淘汰的焦虑,还未实现财务自由的焦虑,还未功成名就的焦虑等等。他们开始购买自媒体推荐的垃圾书籍,购买自媒体推荐的课程等等。甚至有些人受这些自媒体影响,跟自己的亲人、朋友产生冲突,原本和谐的家庭变得纷争四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们来看一下,目前被兜售的焦虑中比较常见的六大焦虑是哪些。
高考
一、升学焦虑。“高考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近年,与这些“神句”一样火起来的,是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一对一咨询、大数据分析等不少“独门秘籍”。对于“走到人生十字路口”的考生和家长而言,这种精准营销极具诱惑力,但花大价钱买来的服务,实则是又一门“贩卖焦虑”的生意。有媒体调查称,服务机构宣称的“内部数据”,很多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一些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所谓名师、专家,有的仅培训三四天就“速成”了;精准推送的填报策略,大多是以最保守方案保证成功率,结果,动辄上万元的填报服务往往是求稳有余惊喜不足,成为家长花钱买心安的“安慰剂”,这些所谓的精心策略的填报策略,其实学生自己查一查,或者问问老师,都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但是却让家长花上很多钱。
罗振宇和他的罗辑思维
二、知识焦虑。这里最典型的当属罗振宇和他的罗辑思维。就靠着卖几本书,卖弄一些知识学识。竟然差点把公司做到上市,2020年8月,罗辑思维以70亿元位列《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351位。罗辑思维的每一期内容看似内容满满,听的甚是过瘾,其实对普通大众来说,可以说是毫无用处。除了罗辑思维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类似的知识兜售,广大网友今天被忽悠来学这个,明天又被忽悠学那个。家里的知识书籍、网上的函授课程买了一堆,渐渐的都落了灰。我们大家应该停止盲目的学习,不要接受各种知识兜售,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盲目学习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生命,不如花时间多陪陪家人和朋友。
股票趋势
三、财富焦虑。现在网上流传着一句话,最赚钱的生意是教别人如何赚钱。大家打开B站、西瓜视频随便看看,充斥着大量教你如何赚钱的视频。各式各样的UP主教你如何做自媒体,晒自己每天挣了多少多少钱。网上充斥着各种广告,教你如何炒股、如何理财。普通人看了以后,感觉自己又行了,只要照着做,分分钟年入百万不是梦。殊不知这些都是各种圈套,骗流量、骗时间、甚至骗钱。你照着他说的做,你没挣到钱,他赚足了。广大网友们,我们应该醒醒了,真正赚钱的人,都在闷声发大财,谁会拿出来分享呢。如果这些方法真的管用,有教你赚钱的时间,他自己照着做早就发财了,哪里还有时间跑到网上来教你呢。
全职妈妈
四、全职妈妈焦虑。网上有一类人,把目标重点定位到全职妈妈身上。瞄准了全职妈妈的心理弱点身上。没有收入、朋友圈狭小、社会认同感差等因素困扰着大多数的全职妈妈,让她们缺乏安全感,极易受到各类兜售焦虑的人影响。
全职妈妈其实分担了家庭很多的重任,使丈夫可以全心全意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最典型的一个全职妈妈的例子就是巴菲特的妻子苏珊。在巴菲特出名以前,苏珊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全职妈妈。为此,巴菲特很自豪,他曾经说,他觉得妻子对子女的教育很成功,让他们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大,学会做人,而不是养尊处优,挥金如土。除此之外,苏珊还教会了丈夫和孩子懂得感恩,所以,从来没听说巴菲特的子女铺张浪费,追逐名利。人们只知道巴菲特的每个孩子都掌管慈善基金,而且经营地非常好。
为了国,为了家,为了爱,全职妈妈们的付出是意义重大的。当全职妈妈不是一个人的决定,而是一个家庭的决定。当家庭里丈夫一个人的收入足以支撑起整个家庭,当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照顾小孩的生活和学习时。全职妈妈就对整个家庭的意义就十分重大,对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国家的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现在有很多自媒体,给大家宣扬,不要做全职妈妈。宣扬女性一定要有收入,一定不要靠别人养,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会被丈夫瞧不起等等思想。造成很多全职妈妈思想动摇,不愿意在家带孩子、教育孩子。结果就是整个家庭的平衡被打破,孩子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里面,夫妻关系紧张,甚至婚姻破裂。这些向全职妈妈兜售焦虑的人,可以说是全社会的毒瘤,毁了多少正常的、健康向上的家庭。
学习
五、教育焦虑。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业繁重、教育成本高是整个社会及家庭育儿焦虑的集中体现。2018年12月28日由教育部牵头其他多部门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是为中小学生综合减负,明确各方责任,形成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协同推进减负工作合力制定的措施。2023年3月,教育部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从9月1日开始实施,将对全国中小学生实行全面减负,学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可见,国家这些年已经非常重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问题,设法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各类教育自媒体的信息洗脑,培训机构的疯狂宣传造成了家长间的相互攀比。结果就是学生除了学校的正常课程外,在课后时间,都报了大量的其他课程。在一线城市,家长给学生在周末甚至报了十多门其他课程。给学生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金钱和时间浪费,有些培训老师,随便训练一下就上岗授课,教学质量极其低下。甚至时常报出由于舞蹈老师的不规范操作,造成小孩的终生瘫痪。教育成本的不断上涨和浪费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了大家越来越不愿意生育二胎,甚至出现了很多的丁克家庭。
A4腰
六、颜值焦虑。现在各类APP一打开,全是俊男靓女,“A4腰”、“漫画腰”。女生人均一米七,男生人均一米九让你产生各种颜值焦虑,身材焦虑。隐藏在这些信息后面的是大量的画妆品和减肥课程推销。这种大量的信息,甚至让有些人产生了颜值焦虑症,对自己的长相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好看而产生焦虑感。
这些得了颜值焦虑症的人觉得自己的颜值拖累了自己的社交和工作,随着年龄的增加颜值焦虑越来越严重。有的人就深陷整容的漩涡无法自拔,到最后不仅没有变漂亮,还有可能会更丑,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有一些通过化妆或美颜让自己变漂亮的女人,甚至连自己都骗,过高的抬高自己的择偶条件,结果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耽误了自己的最佳择偶时机。女性朋友应该尽量避免自己受到这种病态的颜值焦虑影响。谷爱凌说过:“三公里、五公里都跑不了,一点太阳都没有晒过,这不是漂亮。美丽是有力量,有自信和有健康的”。
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这种贩卖焦虑的生意能屡屡得逞?一方面,焦虑是遽然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革命,不仅仅是媒介革命,也是生产力的革命;伴随着种种新技术、新行业的崛起,是诸多传统行业的没落,每个人都有被取代的可能。这提醒着年轻人要不断学习,提升抵御风险和反脆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适当的焦虑是必须的,它可以是一种鞭策。
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生产力解放和无限可能,但一些自媒体也制造了一种幻觉:好像哪里都是风口,好像每个人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少数成功者的故事收获了压倒性的传播力,不少人由此心浮气躁,一心想着一夜暴富,生怕错过最后的班车。迟迟未“成功”让他们成为焦虑的“火药桶”,那些同龄人的“成功”轻易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人生,他们被焦虑反噬了。
那么我们每个人、整个社会,怎么才能从这种种焦虑陷阱中逃脱出来。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其次,要加大打击“造谣”行为的力度,严厉打击造谣者。最后要强化宣传引导,让公众知道造谣不可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自媒体贩卖焦虑博眼球等炒作行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阻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作为我们个人来讲,我们应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面对各种铺天盖地的“焦虑贩卖”信息,认清他们的本质,有自己的清晰认识,不要人云亦云,在盲目跟风中迷失自我。平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脚踏实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在评论区中说说您在生活中、网络上遭遇过哪些“贩卖焦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