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佳敏(西京学院)
近日,MBTI人格测试再度爆火,网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MBTI测试结果,并把这16种结果分为“I 人”和“e人”,即“内向”和“外向”两大类。MBTI人格测试的类型过于绝对化,测试的结果不是“内向”就是“外向”,而现实是往往蕴含着诸多因素影响人的性格,那么为什么仍有诸多网友进行这个测试并把其测试结果广而告之呢?
MBTI人格测试结果只有16种,网友很容易在这些概括性的结果中找到归属感从而抱团取暖,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网络社交可以自主选择交友类型,当有同类型人出现并且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更倾向于与其交友并获得身份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交话题。
当MBTI成为一个社交话题时,过多网友把这些测试结果当成对自己或他人的准确测试,并逐渐给自己和他人贴上相应的标签。MBTI测试在各个领域被滥用,职场应聘被要求进行MBTI测试,甚至连相亲都要询问对方的人格测试结果,而这会产生一种“虚假同感偏差”效应: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玩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之后一旦说你的行为不够优秀,配不上他人心里这种性格的人的水平,他很大可能会重新评定你的能力并认为你不行。
除此之外,长期以来运用MBTI结果来定义一个人,会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个鄙视链。网友通过对MBIT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通常“INFP”型人格会受到极大的欢迎,甚至有人骄傲于自己为“INFP”型人格,认为自己是特别的、高人一等的,从而看不起其他型人格。更有甚者,将MBTI人格测试结果当成没礼貌没素质的借口,“由于我是i人,不擅长交友,你体谅理解一下啦。”这种言论屡见不鲜。
MBTI人格测试更像是为了让做完测试的人可以给自己贴一个标签,而不是正确地评价一个人。我们不能完全通过这个去评定一个人,且性格也不是恒定的,我们自身可以改变性格,也应该驾驭自己的人生,我们要相信自己比外界贴的标签更靠谱,相信自己永远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
举报/反馈

红网

3260万获赞 117.4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